
作者:詹双晖著
页数:352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94134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通过对海陆丰传统民俗演剧生态遗存区的全生态链研究,回到传统戏剧的原生态环境中去重新认识传统戏剧,了解广大乡村老百姓对戏剧的真实需求,探索民间戏剧固有的发展规律,建构民间戏剧理论。
作者简介
詹双晖 (1965—),男,广东饶平人,文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通过对海陆丰传统民俗演剧生态遗存区的全生态链研究,回到传统戏剧的原生态环境中去重新认识传统戏剧,了解广大乡村老百姓对戏剧的真实需求,探索民间戏剧固有的发展规律,建构民间戏剧理论。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海陆丰民俗演剧及其学术价值
第二节相关学术研究综述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海陆丰民俗演剧生态概述
第一节海陆丰人文特征
第二节海陆丰民间文化艺术
第三节海陆丰戏曲
第二章海陆丰民俗演剧主体(一)
第一节海陆丰戏班体制概述
第二节海陆丰戏班的技艺传承
第三节海陆丰戏班的演出剧目
第四节海陆丰戏班的经营运作
第五节海陆丰戏班文化
第三章海陆丰民俗演剧主体(二)
第一节1950年以前的海陆丰戏班
第二节1950至1970年的海陆丰剧团
第三节1949年前从艺的海陆丰梨园名伶小传
第四章海陆丰民俗演剧主体(三)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海陆丰剧团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海陆丰剧团演出实录
第五章海陆丰民俗演剧受众与老人会
第一节海陆丰民俗演剧受众
第二节老人会
第六章海陆丰民俗演剧的文化空间(上)
第一节海陆丰庙宇戏场
第二节海陆丰主要演戏点
第七章海陆丰民俗演剧的文化空间(下)
第一节海陆丰乡社演剧的名目与功能
第二节海陆丰乡社演剧习俗
第三节海陆丰独特的戏剧文化
第八章海陆丰民俗演剧解读
第一节民俗演剧是中国传统社会最主要的演剧形态
第二节民俗演剧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民俗演剧生态与中国戏剧的生成与发展
第四节民俗演剧与乡民戏剧审美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海陆丰民俗演剧及其学术价值
第二节相关学术研究综述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海陆丰民俗演剧生态概述
第一节海陆丰人文特征
第二节海陆丰民间文化艺术
第三节海陆丰戏曲
第二章海陆丰民俗演剧主体(一)
第一节海陆丰戏班体制概述
第二节海陆丰戏班的技艺传承
第三节海陆丰戏班的演出剧目
第四节海陆丰戏班的经营运作
第五节海陆丰戏班文化
第三章海陆丰民俗演剧主体(二)
第一节1950年以前的海陆丰戏班
第二节1950至1970年的海陆丰剧团
第三节1949年前从艺的海陆丰梨园名伶小传
第四章海陆丰民俗演剧主体(三)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海陆丰剧团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海陆丰剧团演出实录
第五章海陆丰民俗演剧受众与老人会
第一节海陆丰民俗演剧受众
第二节老人会
第六章海陆丰民俗演剧的文化空间(上)
第一节海陆丰庙宇戏场
第二节海陆丰主要演戏点
第七章海陆丰民俗演剧的文化空间(下)
第一节海陆丰乡社演剧的名目与功能
第二节海陆丰乡社演剧习俗
第三节海陆丰独特的戏剧文化
第八章海陆丰民俗演剧解读
第一节民俗演剧是中国传统社会最主要的演剧形态
第二节民俗演剧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民俗演剧生态与中国戏剧的生成与发展
第四节民俗演剧与乡民戏剧审美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