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柳诒徽
页数:1129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581084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引用资料自六经、诸子、二十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至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无不详为选辑,共得六百余种之多。本书阐述了中国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强我民族自尊心,抉择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勖勉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作者简介
柳诒徵(1880—1956),现代儒学宗师。著有《历代史略》、《中国商业史》、《中国教育史》、《中国文化史》等,为近代商业、教育、文化史的重要著作。
本书特色
本书可算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传授最广,解放前各种中国文化史无不滥觞于此,全书引用资料自六经、诸子、二十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至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无不详为选辑,共得六百余种之多,全面阐述了中国文化政教源流。
目录
弁言
绪论
第一编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文字之兴
第六章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衣裳之治
第八章治历授时
第九章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周之礼制
第一节国土之区画
第二节官吏之职掌
第三节乡遂之自治
第四节授田之制(附兵制)
第五节市肆门关之政
第六节王朝之教育
第七节城郭道路宫室之制
第八节衣服饮食医药之制
第九节礼俗
第十节乐舞
第十一节王朝与诸侯之关系
第十二节结论
第二十章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共和与民权
第二十二章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老子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孔子
第二十六章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秦之统一
第三十章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建筑工艺之进步
第二编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佛教人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佛教之盛兴
第十章佛教之反动
第十一章隋唐之统一及开拓
第十二章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隋唐之学术文艺
第十四章工商进步之特征
第十五章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唐宋间社会之变迁
第十七章雕板印书之盛兴
第十八章宋儒之学
第十九章政党政治
第二十章辽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宋元之学校及书院
第二十三章宋元间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河流漕运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明儒之学
第二十六章明之文物
第三编近世文化史
第一章元明时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西教之东来
第三章明季之腐败及满清之勃兴
第四章西方学术之输入
第五章清代之开拓
第六章满清之制度
第七章清初诸儒之思想
第八章康乾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学校教育
第十章考证学派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与鸦片之祸
第十二章内治之腐败及白莲发捻之乱
第十三章外患与变法
第十四章译书与游学
第十五章机械之兴
第十六章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法制之变迁
第十八章经济之变迁
第十九章最近之文化
……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中)》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下)》
节选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套装全3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忠信之资,初不足以过人,惟好学为所自信。自十五至七十,无一息不学,知行之功,与年俱进,是则非平生师友所可几矣。前乎孔子者,虽有傅说始终典学之语,然未尝有言之亲切详备如孔子者,则虽谓吾民知学自孔子始,可也。 孔子自言其学之程序,且述其学之功效,然只自明其身心所造之境地,未尝及于身外。由此可知孔子为学之目的,在先成己而后成物。其成己之法,在充满其心性之本能,至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而一切牖世觉民之方,乃从此中自然发现于外。既非徒受外界之反感,愤激悲悯,欲学一种方法或主义以救世;亦非徒慕古人,欲蹈袭其陈迹,冀自树于功名,至于垂老无成,乃托教学著书,以期留名后世,及与当世讲学者,争持门户,独立一派别也。《论语》及《大学》、《中庸》所言,十九皆明此义。不知孔子所学为何事,第以褊狭骛外之心测孔子,宁能窥见其涯涘哉! 孔子所学,首重者曰成己,曰成人,曰克己,曰修身,曰尽己。其语殆不可以偻举,惟其以此为重,故不暇及于外,而怨天尤人之意,自无自而生。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