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治著
页数:215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18979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财政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围绕民生问题展开的社会利益整合与重建社会秩序的过程中,财政的意义不仅在于借助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使原先在资源配置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民生领域获得资金保障,更在于改变国家的做事方式,改变国家治理制度。因而,在民生财政法治化建构过程中,结果取向的投入比例或者量化指标不是应考量的唯一因素,而应同步推进有关个人财政权利保障、立法与行政财政权力重构、财政民主机制确立、财政问责与救济强化等治理要素的完善。这种将外在资源配置与内在权责配置、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有机结合的努力方向有赖于现代预算法治的支撑。包含资源分配、权责配置、结果导向与程序规范等诸多要素的预算法治体系可以在不同维度上,满足民生财政的法治化实施需求。本书旨在将民生财政与预算法治相关联,通过预算法治的完善建立兼具结果导向与程序正义、控制性与保障性并行的民生财政实施机制。
作者简介
陈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出版专著4部;在《法商研究》、《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 荣获中国法学家论坛一等奖、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
本书特色
财政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围绕民生问题展开的社会利益整合与重建社会秩序的过程中,财政的意义不仅在于借助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使原先在资源配置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民生领域获得资金保障,更在于改变国家的做事方式,改变国家治理制度。因而,在民生财政法治化建构过程中,结果取向的投入比例或者量化指标不是应考量的唯一因素,而应同步推进有关个人财政权利保障、立法与行政财政权力重构、财政民主机制确立、财政问责与救济强化等治理要素的完善。这种将外在资源配置与内在权责配置、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有机结合的努力方向有赖于现代预算法治的支撑。包含资源分配、权责配置、结果导向与程序规范等诸多要素的预算法治体系可以在不同维度上,满足民生财政的法治化实施需求。本书旨在将民生财政与预算法治相关联,通过预算法治的完善建立兼具结果导向与程序正义、控制性与保障性并行的民生财政实施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