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经络腧穴学-第2版

封面

作者:许能贵、胡玲

页数:33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1722484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阐述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经络的作用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第二章腧穴概述,介绍腧穴的分类、命名、定位法、作用和主治规律及特定穴的概念和应用等。中篇为经络腧穴各论,是书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章为十二经络及各相应经穴的内容,先论述经络的分布和病候,再介绍腧穴的定位、解剖、主治、操作等。第四章介绍奇经八脉的分布、功能和病候,对任、督脉腧穴的介绍与十二经经穴体例相同。第五章对常用奇穴做了扼要介绍。书末附人体十四经穴和常用奇穴彩图三帧,以便读者对人体穴位有总体了解和比较。下篇第六章阐述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和应用,利于读者对经络的纵横、内外关系及腧穴的作用规律的综合理解。第七章经络腧穴现代研究,介绍了近年经络腧穴研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有关经络腧穴实质的一些观点和假说。书末附录部分,选录了常用的经络腧穴歌赋,供学习时参考。

本书特色

许能贵、胡玲主编的《经络腧穴学(第2版)》 分为上、中、下三篇和附录,系统阐述经络、腧穴理 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概述 经络与腧穴的基本理论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中篇 为各论,主要介绍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经脉循行、 主要病候,络脉、经别、经筋以及腧穴定位和主治。下篇讲述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和经络腧穴的现 代研究进展。附录中除了原有经络腧穴歌赋和《脉书 ·十一脉》原文,新增了十四经常用腧穴穴名释义以 帮助学生理解穴位功能和加深定位记忆。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使用,也是针 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广大针灸爱好者的参考 用书。

目录

绪言 一、起源 二、理论形成 三、学术发展上篇 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 经络概述 第一节 经络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经历系统概貌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二经别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级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第二章 腧穴概述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三节 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郄穴 五、背俞穴 六、募穴 七、八会穴 八、八脉交会穴 九、下合穴 十、交会穴. 第四节 愉穴定化法 一、体表标志法 二、骨度分寸法 三、手指比量法中篇 经络腧穴各论第三章 十二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一、手太阴经络 (一)手太阴经脉 (二)手太阴络脉 (三)手太阴经别 (四)手太阴经筋 二、手太阴腧穴 第二节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一、手阳明经络 (一)手阳明经脉 (二)手阳明络脉 (三)手阳明经别 (四)手阳明经筋 二、手阳明腧穴 第三节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一、足阳明经络 (一)足阳明经脉 (二)足阳明络脉 (三)足阳明经别 (四)足阳明经筋 二、足阳明腧穴 第三节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一、足太阴经络 (一)足太阴经脉 (二)足太阴络脉 (三)足太阴经别 (四)足太阴经筋 二、足太阴腧穴 第五节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一、手少阴经络 (一)手少阴经脉 (二)手少阴络脉 (三)手少阴经别 (四)手少阴经筋 二、手少阴腧穴 第六节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一、手太阳经络 (一)手太阳经脉 (二)手太阳络脉 (三)手太阳经别 (四)手太阳经筋 二、手太阳腧穴 第七节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一、足太阳经络 (一)足太阳经脉 (二)足太阳络脉 (三)足太阳经别 (四)足太阳经筋 二、足太阳腧穴 第八节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一、足少阴经络 (一)足少阴经脉 (二)足少阴络脉 (三)足少阴经别 (四)足少阴经筋 二、足少阴腧穴 第九节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一、手厥阴经络 (一)手厥阴经脉 (二)手厥阴络脉 (三)手厥阴经别 (四)手厥阴经筋 二、手厥阴腧穴 第十节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一、手少阳经络 (一)手少阳经脉 (二)手少阳络脉 (三)手少阳经别 (四)手少阳经筋 二、手少阳腧穴 第十一节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一、足少阳经络 (一)足少阳经脉 (二)足少阳络脉 (三)足少阳经别 (四)足少阳经筋 二、足少阳腧穴 第十二节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一、足厥阴经络 (一)足厥阴经脉 (二)足厥阴络脉 (三)足厥阴经别 (四)足厥阴经筋 二、足厥阴腧穴第四章 奇经八脉 第一节 督脉 一、督脉经络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二、督脉经穴 第二节 任脉 一、任脉经络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二、任脉经穴 第三节 冲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一)功能 (二)病候 第四节 带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一)功能 (二)病候 第五节 阴蹻、阳蹻脉 一、循行分布 (一)阴跻脉 (二)阳跻脉 二、功能与病候 (一)功能 (二)病候 第六节 阴维、阳维脉 一、循行分布 (一)阴维脉 (二)阳维脉 二、功能与病候 (一)功能 (二)病候 第七节 奇经八脉的总体作用 一、统领、联络作用 二、溢蓄、调节 作用第五章 经外奇穴 第一节 头颈部奇穴 第二节 胸腹部奇穴 第二节 背部奇穴 第四节 上肢部奇穴 第五节 下肢部奇穴下篇 根结、标本、气街、四海与经络腧穴现代研究第六章 根结、标本、气街、四海 第一节 根结 一、根结的概念和内容 二、根结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第二节 标本 一、标本的概念和内容 二、标本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第三节 气街 一、气街的概念和内容 二、气街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节 四海 一、四海的概念和内容 二、四海理论的意义和临床应用第七章 经络腧穴现代研究进展 第一节 经络现代研究 一、经络现象 二、经络检测 三、经络脏腑相关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第二节 腧穴现代研究 一、腧穴形态结构研究 二、腧穴生物物理研究 三、腧穴病理反应研究 四、腧穴刺激效应研究附录 一、十四经常用腧穴穴名释义 二、经络腧穴歌赋选 三、《脉书·十一脉》选录主要参考书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经络腧穴学-第2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6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