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寻情记·袈裟

封面

作者:鬼山僧

页数:224页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2210981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佛门至宝木绵袈裟的现世,打破了保安王小明平静的生活,在老和尚及行空和尚的威胁下,他与刑警周一航、林夕一起开始寻宝之旅,一段被隐藏千年的佛门秘密也随之揭晓!要想得到宝藏,必须找到建陵暗墓,当他们历尽险阻,解开诗谜到达墓口时,却也是来到了地狱之门!不归路、忘川河、孟婆汤、十八层地狱……机关密布,险象环生,这段寻宝之旅会以何种方式终结?他们该如何安置自己的兄弟情谊?翻开《寻情记3 袈裟》,体验别样的寻宝寻情之旅!

作者简介

  鬼山僧,谜一般的人物,世人不知其所自,不知其所之。创作《寻情记》系列,熔读者喜闻乐见的多种元素于一炉,将一个个好看的故事说给你听。

本书特色

《鬼吹灯》完结了,读《盗墓笔记》。《盗墓笔记》完结了,读《藏地密码》。《藏地密码》完结了,读《寻情记》。
《寻情记》2013横空出世,超赶奇幻巅峰,勇闯探险神坛。
鬼山僧所著的《寻情记(3袈裟)》——揭开佛门宝物神秘面纱,窥视帝王将相私密野史!
木棉袈裟道出——你不知道的佛门秘史!你不熟悉的代宗秘事!你想得到的终极宝藏!

目录

第一章 佛衣
第二章 重宝
第三章 肉身
第四章 袈裟
第五章 穷途
第六章 暗道
第七章 羹汤
第八章 轮回
第九章 生机
第十章 杀机
第十一章 铁树
第十二章 地狱
第十三章 两生
第十四章 莲座
第十五章 登天
第十六章 成佛
第十七章 余音

节选

  《寻情记3 袈裟》:  时间要追溯到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在四川省境内,峨眉山脚下的一座小城市的一间大型超市中。  窗外天色昏暗,我低头对着碗里的泡面扒了几口,热呼呼的面条下肚,身子马上就暖了起来。  我叫王小明,是一名超市保安。听到“保安”这个词,大家差不多都会想到那些不分白天黑夜,身上都披着一身制服,腰带上别个对讲机,在一些个商场、小区、公司门口像个傻子一样东逛逛西逛逛,有事没事给别人制造点麻烦,提高下自己知名度的人。  没错,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从我开始干这行就很明白,这所谓的保安,在很多人眼中其实也就是一条看门狗。为啥呢?因为这活儿平日里没什么大事,也就应付一些小偷小摸。估计在很多人眼里,整天坐在那里吃吃喝喝,没事了四处逛逛,就为了拿那点连买狗粮都不够的钞票养活自己,做这样的工作就是一种不上进的表现,所以他们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这行。  今儿个轮到我和老李头值班,外边老李头披着个大衣,手里揣着手电晃悠悠地往这边走来。刚进门,他喘了两口白气,抖了下身子,走到我边上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两口热水。  “我说老李头,这外面这么凉快,你咋就回来了呢?”我端起面碗吸了两口汤,咂巴了两下嘴,瞥了眼窗外。  老李头是个老保安,干这行都二十多年了。我刚来的时候,就一愣头青,还就靠他的照应,才能安安稳稳地干到现在。  老李头咽下嘴里的热水,从鼻孔里喷了一口气,拧着杯盖从我旁边扯了把椅子坐下来,捂着杯子的手指了指窗外,笑骂道:“去!你小子别的本事没有,这偷懒打诨的本事倒是一流。别他妈的把贼不当人,就你聪明?没准那些个贼就瞅准了这鬼天气,咱们不会出去,明儿个东西丢了,我看你还得瑟。” 我喝完最后一口汤,见老李头又开始说教了,心里边有点不耐烦,不过也不敢当着他的面说出来,只好站了起来,伸出手讨饶道:“好好好!您老说得都对。我现在就出去看看,行了吧?” 老李头还没等我走到门口就喊住了我:“回来! ” 我有些无奈地转过头,看着老李头,有气无力地问了一句:“您老又有什么指示啊?” 老李头站了起来,走到我面前,一脸的好气又好笑,把我按回椅子上,指了指外边:“我才刚回来,你小子就出去。外边这么冷,这老板又没给咱加工资,你瞎积极个啥?” 听到他这么说,我就知道他准是又要拉着我陪他聊天了。要说只是单纯地瞎掰打屁那倒也罢,可这老李头爱讲不爱听,而且讲起来没完没了。说起来吧,他比我大二十好几岁,多听他讲讲也没什么,可这问题就是,他尽讲他以前碰到的那些破事儿。这些个事,打从我来了之后,他就说了不下百遍,叫谁听这么多遍同样的事儿也会感到厌烦。  “趁这会儿空着,我就跟你讲讲十年前我撞邪的那件事吧……”老李头捧着杯子,眼睛看着窗外,仿佛陷入了回忆。  瞧!我这一听开头就知道他要讲哪件事了。要说干我们这行的,一般都比较忌讳提这玩意儿,原因就是我们工作的时间很多都是深更半夜。想想就知道,黑灯瞎火的,在空荡荡的商场或者公司里头转悠,手里边就一个手电,这万一要是听到点什么看到点什么 …… 可巧的就是,老李头说得还十分的玄乎,就好像电影里边放的一样。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寻情记·袈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6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