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技术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视角

封面

作者:郭江山著

页数:23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26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总结了中等收入经济体在经济持续增长时的经验和教训。其次是将创新作为关键变量引入拉姆齐模型,得出不同于传统拉姆齐模型的结论。提出技术模仿、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最终使中等收入经济体达到了一个稳定均衡水平。通过运用因素分解法对经济增长的分析,得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家庭、厂商、银行和政府在内的经济体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金融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农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郭江山,1974年9月生,河北人。副教授,包商银行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师从王松奇、周月秋等我国著名金融学家,目前就职于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参加省部级课题1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金融理论与货币政策、银行经营模式、金融风险管理、投资与理财、新型城镇化。主讲课程(包括本科与研究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固定收益证券、计量经济学。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总结了中等收入经济体在经济持续增长时的经验和教训。其次是将创新作为关键变量引入拉姆齐模型,得出不同于传统拉姆齐模型的结论。提出技术模仿、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最终使中等收入经济体达到了一个稳定均衡水平。通过运用因素分解法对经济增长的分析,得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家庭、厂商、银行和政府在内的经济体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金融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农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了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第三节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中等收入陷阱”与技术创新的内涵
第一节“中等收入陷阱”内涵
一含义
二“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技术创新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第三节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中等收入陷阱”与技术创新的内涵

第一节“中等收入陷阱”内涵

一含义

二“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技术创新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第三章中等收入跨越的国际经验比较

第一节日本的经济跨越:1973—1985年

一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起点

二日本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宝贵经验

第二节韩国的经济腾飞:1987—1995年

一背景介绍:摆脱贫困陷阱后的韩国经济现实

二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宝贵经验

第三节拉美各国在经济跨越中的沉浮

一拉美经济和日本及亚洲经济比较

二拉美金融制度不稳定

三拉美科技发展滞后

四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矛盾突出

第四节经验和教训小结

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

二拉美各国的历史教训小结

第四章基于技术创新的跨时动态分析

第一节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基于技术创新要素的视角

一引言

二模型的构建

三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分析

四均衡时的比较静态分析和政策建议

五主要结论和启示

第二节从模仿到自主创新:基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理论框架

一引言

二模型的构建

三动态自治系统

第五章金融深化、技术创新和经济跨越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模型的构建

一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金融深化对劳动生产率作用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三节实证分析

一金融深化、技术创新和经济跨越增长的时问序列分析

二技术创新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结论

第六章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路径之一:农村现代化

第一节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现代化内涵及发展现状

二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

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关系

四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措施

第二节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基于结构的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实证研究

四简短结论

第三节新型城镇化——中国农村未来之路

一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第一次“分”和“合”

二1958—1978年:人民公社限制农村生产力发展

三1979—2005年:改革中的农村——农村土地的第二次“分”

四2006—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2012年:中国农村踏上新征程——新型城镇化

第七章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路径之二:制造业升级

第一节制造业的内涵

一制造业产业链体系

二制造业的组成:被动的制造和主动的创造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制造业转移过程特点和各国经验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制造业的三次大转移

二第四次转移的动向和原因

第三节中国在国际制造业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二在世界第四次产业转移中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中国如何加快制造业创新步伐

一利用政府资源和金融资源加快中国制造业创新步伐

二发挥知识资本在创新中的基础作用

三增加研发投入

四改进研发资金来源和支出结构

五提高研发质量

六通过技术吸收引导创新

七在中国东中西地区形成雁型模式

第八章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路径之三:“三化”协调发展

第一节基于VAR模型的城镇化、工业化与金融发展动态分析

一引言

二变量选择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节金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基于产业分工角度

一问题的提出

二金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内在作用机制

三金融发展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四基本结论

第九章“中等收入陷阱”短期应对之策

第一节中国的“一刀切”式短期政策弊端

第二节经济脱困政策组合的思考

一采用适当的财政刺激政策

一二货币宽松政策设计

三正确理解经济成长所需的货币条件

四财政、货币、产业等多种政策的组合效用

五金融实行混业经营

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全书总结

第二节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技术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视角》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6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