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红 编
页数:144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606744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七章,分别为劳动教育概述、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劳动安全。本书层次清晰,语言简洁且通俗易懂。书中的”学习导入””讨论交流””拓展阅读”等板块,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本书深入挖掘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提高劳动素养,从而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劳动教育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劳动教育概述 1
第一节 劳动和劳动教育 2
一、劳动的内涵 3
二、劳动的价值 3
三、劳动教育的内涵 5
四、 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7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0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涵 10
二、歌声中的劳动观 12
第二章 劳动精神 15
第一节 劳动精神的概念 16
一、勤俭是具有鲜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特征的劳动精神 18
二、奋斗是具有鲜明新时代特征的劳动精神 19
三、创新是具有强烈新时代需求的劳动精神 20
四、奉献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征的劳动精神 20
第二节 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 22
一、崇尚劳动 23
二、 热爱劳动 24
三、辛勤劳动 25
四、 诚实劳动 25
第三节 提升新时代劳动素养 27
一、 注重思想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30
二、 加大舆论宣传,营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31
三、 教育重塑——将劳动精神培育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 32
四、实践锻造——在实际生活中强化践行 33
第三章 劳模精神 35
第一节 劳动模范的概念 36
一、劳动模范的内涵 36
二、学习劳动模范的意义 37
三、劳动模范的评选 37
第二节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 40
一、劳模精神的内涵 41
二、新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 50
第三节 做新时代的劳动模范 53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模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54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模精神培育对策 55
三、践行劳模精神的具体行动 56
第四章 工匠精神 59
第一节 工匠的概念 60
第二节 工匠精神的内涵 63
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65
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66
三、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66
四、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67
第三节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69
一、工匠精神有助于加深爱国主义情怀 70
二、工匠精神有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 71
三、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72
四、工匠精神有助于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72
第五章 志愿服务 75
第一节 志愿服务概述 76
一、志愿者 77
二、志愿服务 80
三、志愿服务精神 81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82
五、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84
第二节 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86
一、义务运动——无偿服务、奉献社会的特殊实践 87
二、社区服务——迈向现代志愿服务的探索和尝试 89
三、青年志愿行动与奥运志愿服务——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全面建设和迅猛发展 90
四、后奥运时代——志愿服务的稳定发展及其问题 93
第三节 志愿者能力与素养 96
一、志愿者能力 97
二、志愿服务动机 98
三、志愿者素养 99
第六章 劳动实践 101
第一节 生活劳动 102
一、 生活劳动的背景和意义 103
二、 生活劳动的类型 104
第二节 生产劳动 109
一、生产劳动的背景和意义 109
二、生产劳动的类型 111
第三节 社会实践劳动 113
一、 社会实践劳动的背景和意义 113
二、社会实践劳动的类型 114
第七章 劳动安全 117
第一节 大学生劳动安全现状 118
一、劳动安全事故 119
二、不安全行为 120
三、不安全心理状态 121
四、不安全状态 122
五、劳动事故规律 123
六、劳动风险因素 125
第二节 大学生劳动安全事故的预防 127
一、劳动安全风险管控 128
二、劳动安全注意事项 129
第三节 大学生须知的安全法律法规 132
一、劳动安全相关法律 133
二、 劳动安全事故责任 134
第一节 劳动和劳动教育 2
一、劳动的内涵 3
二、劳动的价值 3
三、劳动教育的内涵 5
四、 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7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0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涵 10
二、歌声中的劳动观 12
第二章 劳动精神 15
第一节 劳动精神的概念 16
一、勤俭是具有鲜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特征的劳动精神 18
二、奋斗是具有鲜明新时代特征的劳动精神 19
三、创新是具有强烈新时代需求的劳动精神 20
四、奉献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征的劳动精神 20
第二节 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 22
一、崇尚劳动 23
二、 热爱劳动 24
三、辛勤劳动 25
四、 诚实劳动 25
第三节 提升新时代劳动素养 27
一、 注重思想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30
二、 加大舆论宣传,营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31
三、 教育重塑——将劳动精神培育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 32
四、实践锻造——在实际生活中强化践行 33
第三章 劳模精神 35
第一节 劳动模范的概念 36
一、劳动模范的内涵 36
二、学习劳动模范的意义 37
三、劳动模范的评选 37
第二节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 40
一、劳模精神的内涵 41
二、新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 50
第三节 做新时代的劳动模范 53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模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54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模精神培育对策 55
三、践行劳模精神的具体行动 56
第四章 工匠精神 59
第一节 工匠的概念 60
第二节 工匠精神的内涵 63
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65
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66
三、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66
四、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67
第三节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69
一、工匠精神有助于加深爱国主义情怀 70
二、工匠精神有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 71
三、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72
四、工匠精神有助于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72
第五章 志愿服务 75
第一节 志愿服务概述 76
一、志愿者 77
二、志愿服务 80
三、志愿服务精神 81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82
五、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84
第二节 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86
一、义务运动——无偿服务、奉献社会的特殊实践 87
二、社区服务——迈向现代志愿服务的探索和尝试 89
三、青年志愿行动与奥运志愿服务——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全面建设和迅猛发展 90
四、后奥运时代——志愿服务的稳定发展及其问题 93
第三节 志愿者能力与素养 96
一、志愿者能力 97
二、志愿服务动机 98
三、志愿者素养 99
第六章 劳动实践 101
第一节 生活劳动 102
一、 生活劳动的背景和意义 103
二、 生活劳动的类型 104
第二节 生产劳动 109
一、生产劳动的背景和意义 109
二、生产劳动的类型 111
第三节 社会实践劳动 113
一、 社会实践劳动的背景和意义 113
二、社会实践劳动的类型 114
第七章 劳动安全 117
第一节 大学生劳动安全现状 118
一、劳动安全事故 119
二、不安全行为 120
三、不安全心理状态 121
四、不安全状态 122
五、劳动事故规律 123
六、劳动风险因素 125
第二节 大学生劳动安全事故的预防 127
一、劳动安全风险管控 128
二、劳动安全注意事项 129
第三节 大学生须知的安全法律法规 132
一、劳动安全相关法律 133
二、 劳动安全事故责任 134
参考文献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