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腊梅、姬霖、纪晶华
页数:34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24417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内容设计合理、注得能力培养、使用范围广泛、资源共享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以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为主,结合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注重系统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结构上,本书设计了审计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基本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3 个篇章,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加入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等审计基本规范内容。在理论方面,本书阐述了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组织体系、审计目标、风险基础审计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各章均配备了复习思考题,在审计实务部分针对不同的业务循环设计了案例,通过本书的学习,将使学生在掌握现代审计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了解验资等其他鉴证业务内容。
本书对应的电子课件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 网站下载。
目录
第一篇 审计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第一章 绪论 2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4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 8一、审计概念 8二、审计种类 8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0一、审计的职能 10二、审计的作用 11第四节 审计基本假设 12一、信息不确定假设 13二、信息可验证假设 13三、审计主体独立性假设 14四、审计主体胜任性假设 14五、审计主体理性假设 14六、内控相关性假设 14七、风险可控性假设 15八、认同一贯性假设 15九、责任明确性假设 15【复习思考题】 16第二章 审计体系 17第一节 国家审计 17一、国家审计机构的设置 17二、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 19三、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19四、国家审计准则体系 20第二节 内部审计 20一、内部审计及其设立 20二、内部审计管理的规定 20三、内部审计的职责 21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 23一、注册会计师与注册会计师审计 23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23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25四、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关系 29【复习思考题】 30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 32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考试管理 32一、报考条件 32二、考试组织 33三、成绩管理 34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34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责 34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35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35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及特点 36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规定 37【复习思考题】 38第四章 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39第一节 职业道德 39一、职业道德的定义和作用 39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40三、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42第二节 法律责任 46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 46二、界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应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 47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49四、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 52【复习思考题】 54第二篇 注册会计师审计基本规范第五章 审计目标56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56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56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57三、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产生的原因 57第二节 认定 58一、认定的含义 58二、认定的分类 58第三节 具体审计目标 59一、具体审计目标 59二、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 62【复习思考题】 63第六章 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64第一节 审计模式 64一、账项基础审计模式 64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65三、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66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67一、重要性的含义 67二、重要性的层次 68三、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对重要性的考虑 70四、重要性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71五、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 71六、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72七、评价错报的影响 73第三节 审计风险 75一、重大错报风险 75二、检查风险 76三、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77【复习思考题】 77第七章 计划审计工作与审计业务约定书 78第一节 审计过程 78一、接受业务委托 78二、计划审计工作 79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79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79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80第二节 计划审计工作的内容 80一、计划审计工作的作用 80二、初步业务活动 81第三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81一、总体审计策略 81二、具体审计计划 86三、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88四、指导、监督与复核 88五、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88六、与管理层的沟通 89七、首次接受委托的补充考虑 89第四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 90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作用 90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91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92【复习思考题】 96第八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97第一节 审计证据 97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种类 97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100三、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103四、信息生成和储存方式对审计程序的影响 106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106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 106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及分类 107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108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108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111【复习思考题】 114第九章 审计测试流程 115第一节 风险评估 116一、风险评估程序的含义 116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18第二节 内部控制 121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121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122三、了解内部控制 124四、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 125第三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28一、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28二、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130三、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131四、对风险评估的修正 132第四节 风险应对 132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132二、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134【复习思考题】 143第十章 审计抽样 144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144一、审计抽样的定义、特征及范围 144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145三、抽样的分类 146四、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47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48一、样本设计阶段 148二、选取样本阶段 150三、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153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154一、样本设计的阶段 154二、选取样本的阶段 156三、评价样本结果的阶段 160第四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163一、变量抽样法概述 163二、传统变量抽样 163三、变量抽样法综合案例 169【复习思考题】 171第十一章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172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172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 172二、汇总审计差异 173三、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 177四、评价独立性和道德问题 178五、考虑持续经营假设 179六、或有事项 182七、期后事项 183八、书面说明 185第二节 审计报告 188一、审计报告概述 188二、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192三、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194四、非标准审计报告 196【复习思考题】 208第三篇 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第十二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210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211一、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11二、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13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15一、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 215二、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 218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19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22一、销售与收款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222二、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224三、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28【复习思考题】 237第十三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238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 238一、采购与付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38二、采购与付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40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41一、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与审计测试的关系 241二、采购与付款循环交易的内部控制 242三、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243四、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44五、控制测试 245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45一、采购与付款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245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47三、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249【复习思考题】 254第十四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256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概述 256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56二、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58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59一、生产与存货交易的内部控制 259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60三、生产与存货交易的控制测试 261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64一、生产与存货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264二、存货的实质性程序 266【复习思考题】 272第十五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 273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概述 273一、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73二、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74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75一、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与审计测试的关系 275二、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 275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76四、控制测试 276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276一、实质性分析程序 277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 277【复习思考题】 283第十六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 284第一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概述 284一、投资与筹资循环的性质 284二、投资与筹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85三、投资与筹资循环所涉及的凭证与会计记录 286第二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测试 287一、投资交易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与审计测试的关系 287二、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87三、筹资交易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 288四、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89第三节 投资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290一、实质性分析程序 290二、交易的细节测试 290三、长期股权投资审计 291四、投资收益审计 291第四节 筹资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292一、实质性分析程序 292二、交易的细节测试 292三、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292四、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293【复习思考题】 295第十七章 货币资金审计 296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296一、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特点 296二、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96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概述 296第二节 库存现金审计 298一、审计目标 298二、库存现金内部控制的测试 299三、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301第三节 银行存款审计 303一、银行存款审计目标 303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的测试 303三、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304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308一、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目标 308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 308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308【复习思考题】 311第十八章 验资与审阅业务 312第一节 验资 312一、验资概述 312二、业务约定书 314三、计划、程序与记录 315四、验资报告 320五、拒绝出具验资报告并解除业务约定的情形 323第二节 财务报表审阅业务 324一、总体要求 324二、审阅范围和保障程度 325三、签订业务约定书 325四、审阅计划 327五、审阅程序和审阅证据 327六、审阅结论和报告 328【复习思考题】 332参考文献 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