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族精神与现代诗学张永健自选集

封面

作者:张永健著

页数:306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22735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张永健教授二十多年来关于现当代诗歌与民族精神的论文。论述了中国现当代诗歌民族精神与现代诗学的总体特征与发展态势 ; 中国现当代有影响及湖北地区有影响的诗人诗作的民族精神与地方特色等对中国当代诗歌朊褡寰神的影? 并选入部分作者对鲁迅、郭沫若等人的研

作者简介

  张永健,湖北红安人,1939年生于公安,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第八届委员。现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出版《郭小川贺敬之诗歌欣赏》《艾青的艺术世界》等专著7部,《爱是不落的星辰》等诗集2部,主编《中国现代新诗三百首》《毛泽东诗词赏析》等文集2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编、主编、著述的教材和论著获国家教育部教材奖和湖北省社科二、三等奖。现正从事《中国当代诗歌流派史》(国家课题)的著述。

本书特色

《民族精神与现代诗学–张永健自选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库》收录张永健教授二十多年来关于现当代诗歌与民族精神的论文共31篇,分为四辑:一辑论述中国现当代诗歌民族精神与现代诗学的总体特征与发展态势;二辑分别论述中国现当代有影响及湖北地区有影响的诗人诗作的民族精神与地方特色;三四辑主要是论述毛泽东诗词、诗论等对中国当代诗歌与民族精神的影响,并选入部分作者对鲁迅、郭沫若等人的研究作品。

目录


开放的民族的现代新诗——中国现代新诗述评
开花的季节来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诗发展的轮廓
诗人与自然——读《诗刊》1998年第1期几首诗作有感
诗与青年及其他——与武汉理工大学理科大学生谈诗
希望在诗人手中——新诗百年回顾与前瞻
关于创造中国特色新诗体之我见
鉴往知来“饮之太和”——论海峡两岸诗歌的共同情结
心声的和鸣诗情的结晶——《中国海洋文学大系·二十世纪海洋诗精品赏析选集》序


中国现代诗歌美学的奇峰——论艾青的《诗论》
艾青与传统诗歌美学
艾青诗歌的形神美
清风晚节老梅香——论臧克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诗短章
田间: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乡土诗人——纪念田间诞辰九十周年
时代的呼唤与诗人的自觉
——论田间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
新诗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论贺敬之浪漫主义诗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色
剧诗互证,一以贯之
——从贺敬之的诗集《并没有冬天》、《乡村的夜》看其歌剧《白毛女》的
“原创性
永恒的魅力
——简论曾卓的诗品与人品
永远”滚动“在中外人民的心中
——深切悼念绿原先生
同新中国一道走向辉煌
——李瑛新中国诗歌创作六十年
大西北星云中一颗耀眼的诗星——昌耀
诗人,与史同在,与史同辉
——怀念柯岩同志
论余光中思乡恋土诗歌的特色


王者风范气贯长虹
——论毛泽东诗词的”精神气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读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水调歌头·游泳》
正确评价毛泽东诗词的第一条件
——从姚雪垠《重读(七律·长征)》说开去
中国新诗发展的最好途径
——浅析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新诗发展”出路“的论述
书革命史诗颂中华诗魂
——评十集电视交献纪录片《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向着同一的目标
——鲁迅和郭沫若的战斗情谊
鲁迅和郭沫若研究的新视界
——评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
开放的、民族的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20世纪儿童文学史》绪言
江南山乡民俗风情的抒情诗
——论《山乡巨变》的民俗描写

附录1
附录2

后记

节选

  《民族精神与现代诗学:张永健自选集》:  问:现在喜欢新诗的人渐渐少了,以后诗歌是不是会慢慢衰亡?  答:随着商品大潮席卷全国,诗歌从原来的中心地带,进入了现在的边缘地带。其实整个的文学都进入了边缘地带,何况诗歌呢?现在,人们对诗歌不会像新中国建立初期、新时期初期那样重视。现在喜爱诗歌的人相对减少了,我认为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前一些出版商只讲经济效益,造成充斥市场的低俗的作品(比如像卫慧、棉棉的作品)大量的泛滥,堵塞了诗歌的消费渠道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诗歌又是高雅的艺术,它既是文学金字塔的塔底、塔基,又是文学金字塔的塔尖。诗歌不像小说、戏剧那样有故事情节,那样引人入胜,不像武侠小说那样有刺激性,诗歌得慢慢地品味,慢慢地领悟。  那么,诗歌是不是会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衰落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诗歌的创作和阅读仍呈现出一种较为繁盛的景象。如美国的大学和城市里面,经常举行诗歌朗诵会;在英国伦敦的地铁站里有许多著名的短诗,很受人们欢迎,后来有人印成了诗集,取名为《伦敦地铁诗抄》,结果这《民族精神与现代诗学 张永健自选集》成了畅销书;在法国,药店里也卖诗,说诗可以治病,可以治忧郁症,治失恋症。因此我说,诗歌相对地进入了边缘,但绝对不会消亡。我省大学生一年一度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12·9”诗歌大赛,是一年比一年火爆,而且参加全国诗歌大赛的作者大多数都是青年人,大学生居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前不久,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一位学生,他的诗歌在全国的报刊上发表了,于是他们班上的同学就凑钱来给他出一本诗集,他特地到武汉来要我给他的诗集写序,并说是他老师推荐的。我说:“我确实太忙,我没有时间写,很对不起。我也不愿像有的人给别人写序言那样隔靴搔痒或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你要你们的老师给你写吧,他比我更了解你。”但他就是站着不走,僵持了半个小时,他说:“张老师,那你只给我写一句话,好不好?”我被他的这句话感动了,我作为一个老师、一个长辈,有义务帮助这样一个年轻人,所以后来我同意给他写序言。这就说明在青年人中喜欢诗歌的人还是不少的。  问:应该如何欣赏一首诗?  答: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的。我认为多读诗,读好诗,读精品,读古今中外的诗,通过比较、鉴别来提高欣赏水平,可能是最好的途径。前不久,《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走访我,要我谈怎样才能教好诗,我也是这样回答的。只有多读作品、精品,只有通过比较、鉴别才能提高欣赏水平与教学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是很形象也很朴实的比喻,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干剑而后识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谈的这个道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族精神与现代诗学张永健自选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6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