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马克·吐温著;王洪波编译;王智
页数:199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70420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马克·吐温一生艰苦创作,写出了大量文学作品。从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到不择手段的政客们,再到金钱统治和精神道德堕落的统治者们都成了吐温笔下嘲笑和抨击的对象。作为杰出的讽刺大师,马克·吐温用他独树一帜的幽默诙谐风格、奇思妙想同讽刺相结合的创作艺术,为我们留下了认识19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制度和人的宝贵遗产,并对认清当今美国社会的丑恶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特色
美国文坛巨匠杰出的经典之作 一段险象环生的冒险传奇,一部五彩斑斓的少年成长史 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目录
第二章 两小无猜
第三章 墓地探险
第四章 离家出走
第五章 教堂风波
第六章 英雄救美
第七章 指证凶手
第八章 鬼屋寻宝
第九章 山洞探险
第十章 找到宝藏
节选
“汤姆!” 没人回答。 “汤姆!” 还是没人回答。 “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我真搞不懂。汤姆,我在叫你!” 还是没有人回答。 老太太拉低眼镜从镜片上方对房间扫视了一圈,然后又抬高眼镜从镜片下方张望了一下。她很少或者干脆说她从来没透过镜片来搜寻像一个小男孩儿这样小的东西。这副眼镜是很考究的,也是她的心爱之宝,她配这副眼镜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装饰”,因为想显示出“神气”。她看东西时,即使戴上两片炉子盖也照样看得一清二楚。她茫然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会儿,然后虽说不是恶狠狠地,但嗓门儿高得让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她说: “好啊,你给我听仔细了,如果我抓住你,我就——” 她话没有说完,因为这时她正弯腰用扫把往床底下捅,每捅一下,她需要停下来喘口气。结果,只捅出来一只猫。 “我还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 她走到敞开的门口,站在那里向长满西红柿藤和野草的园子张望,想找到汤姆,可却还是没有他的踪影。于是她亮开嗓子朝远处,高声喊道: “喂——汤姆!” 这时在她身后传来一个轻微的声响,她转身一把抓住了一个小男孩儿的外套,这下他想跑都跑不掉了。 “好啊!我早该想到那个壁橱,你躲在那里干什么?” “没干什么。” “没干什么?看看你的双手,再看看你那张嘴,那是什么?” “我不知道,姨妈。” “哼,我知道,那是蜜饯——没错,肯定是它。我已经跟你讲过不下四十遍了,不要动我的蜜饯,否则我就扒了你的皮。把鞭子递给我。” 鞭子已经抡到空中——情况万分紧急。 “不得了了!姨妈,瞧你身后是什么!” 老太太猛地扭过身子,掀起她的裙子以免发生危险。这时,汤姆拔腿便逃,顷刻间已经爬过高高的木栅栏,一转眼就消失了。 他的波莉姨妈站在那儿先是一愣,随后突然轻声笑了起来。 “这个可恶的孩子,我怎么老是不吸取教训?难道我不该有所提防吗?可是他这个小滑头,谁能猜出下个鬼主意是什么?对那孩子,我有没尽到的责任,上帝知道那是真的。《圣经》里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我太溺爱那孩子了,不仅不利于他,也苦了我自己。但他是我那死去的亲姐姐的儿子,可怜的孩子,无论如何我也下不去手。每一次饶了他,我良心都受谴责;可是每一回打他,我都会心痛不忍。今天下午他要是逃学,明天我就想法让他干些活,惩罚惩罚他。星期六让他干活,难免苛刻了点,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放了假,他又不爱干活。可是我不得不对他尽到我的责任,要不,我真会把这个孩子给毁啦。” 汤姆果然逃学了,而且还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场。他回家时正好赶上帮那个黑孩子吉姆在晚饭前锯好第二天要用的柴,并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冒险经历讲给他听。汤姆的弟弟(确切地说是堂弟)希德已经干完了他那份活(捡碎木块),因为他是个少言寡语的孩子,从不干什么冒险的事,也不惹什么麻烦。 “汤姆!” 没人回答。 “汤姆!” 还是没人回答。 “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我真搞不懂。汤姆,我在叫你!” 还是没有人回答。 老太太拉低眼镜从镜片上方对房间扫视了一圈,然后又抬高眼镜从镜片下方张望了一下。她很少或者干脆说她从来没透过镜片来搜寻像一个小男孩儿这样小的东西。这副眼镜是很考究的,也是她的心爱之宝,她配这副眼镜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装饰”,因为想显示出“神气”。她看东西时,即使戴上两片炉子盖也照样看得一清二楚。她茫然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会儿,然后虽说不是恶狠狠地,但嗓门儿高得让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她说: “好啊,你给我听仔细了,如果我抓住你,我就——” 她话没有说完,因为这时她正弯腰用扫把往床底下捅,每捅一下,她需要停下来喘口气。结果,只捅出来一只猫。 “我还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 她走到敞开的门口,站在那里向长满西红柿藤和野草的园子张望,想找到汤姆,可却还是没有他的踪影。于是她亮开嗓子朝远处,高声喊道: “喂——汤姆!” 这时在她身后传来一个轻微的声响,她转身一把抓住了一个小男孩儿的外套,这下他想跑都跑不掉了。 “好啊!我早该想到那个壁橱,你躲在那里干什么?” “没干什么。” “没干什么?看看你的双手,再看看你那张嘴,那是什么?” “我不知道,姨妈。” “哼,我知道,那是蜜饯——没错,肯定是它。我已经跟你讲过不下四十遍了,不要动我的蜜饯,否则我就扒了你的皮。把鞭子递给我。” 鞭子已经抡到空中——情况万分紧急。 “不得了了!姨妈,瞧你身后是什么!” 老太太猛地扭过身子,掀起她的裙子以免发生危险。这时,汤姆拔腿便逃,顷刻间已经爬过高高的木栅栏,一转眼就消失了。 他的波莉姨妈站在那儿先是一愣,随后突然轻声笑了起来。 “这个可恶的孩子,我怎么老是不吸取教训?难道我不该有所提防吗?可是他这个小滑头,谁能猜出下个鬼主意是什么?对那孩子,我有没尽到的责任,上帝知道那是真的。《圣经》里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我太溺爱那孩子了,不仅不利于他,也苦了我自己。但他是我那死去的亲姐姐的儿子,可怜的孩子,无论如何我也下不去手。每一次饶了他,我良心都受谴责;可是每一回打他,我都会心痛不忍。今天下午他要是逃学,明天我就想法让他干些活,惩罚惩罚他。星期六让他干活,难免苛刻了点,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放了假,他又不爱干活。可是我不得不对他尽到我的责任,要不,我真会把这个孩子给毁啦。” 汤姆果然逃学了,而且还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场。他回家时正好赶上帮那个黑孩子吉姆在晚饭前锯好第二天要用的柴,并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冒险经历讲给他听。汤姆的弟弟(确切地说是堂弟)希德已经干完了他那份活(捡碎木块),因为他是个少言寡语的孩子,从不干什么冒险的事,也不惹什么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