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认知传播学论丛.第二辑

封面

作者:林克勤、严功军

页数:260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14959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认知传播这一当下新兴传播研究领域进行系统探索的学术论文集, 不仅对认知传播的研究起点、对象、依据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宏观性的学理建构, 又对认知传播的现实实践进行了微观性的案例透析, 多维度展示认知传播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本书特色

林克勤、严功军主编的《认知传播学论丛(第2辑)》是对认知传播这一当下新兴传播研究领域进行系统探索的学术论文集,不仅对认知传播的研究起点、对象、依据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宏观性的学理建构,又对认知传播的现实实践进行了微观性的案例透析,多维度展示认知传播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目录

融合视野中认知传播的创新与建构——专访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欧阳宏生教授

欧阳宏生教授之于认知传播学

学科地位:三重背景奠定认知传播坚实根基

学科框架:三维视野塑造认知传播研究空间

学科范式:二元路径洞悉认知传播内在规律

触碰隐匿之声:舆情认知、大数据治理及其经验反思

一、舆情认知的方法流变与大数据转向

二、大数据环境下舆情认知的基本面向

三、大数据治理:舆情认知的经验反思

基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认知传播学初探——体认语义的建构与实践

一、西方哲学发展简史:四个转向

二、客观主义传播论:再现事实

三、激进后现代传播论:过度自由

四、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反思:体认原则和认知传播学

五、结语

认知传播学研究对象探析

一、认知传播学形成的背景

二、认知传播学的五个“是什么?”

三、认知传播学及研究对象的确认

在场的嬗变:从透明传播到体认传播——后大众传播时代的理念拷问

一、大众传播时代与客观主义新闻传播学的滥觞

二、“透明传播观”及其代表人物

三、后大众传播时代传播理念的嬗变:体认传播观的提出

四、体认传播观与透明传播观之比较分析

五、结论

媒介融合时代的跨界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一、跨界传播的外延与内涵变化

二、跨界传播建构后现代媒介社会

三、跨界传播的影响分析

四、结语:理性认识与科学抉择

名人与普通人涉性报道的媒体考量‘

案例一:明尼苏达州小镇的同性性侵案

案例二:网眼时代NBA巨星涉嫌强奸案

超市小报《环球》的头版

网眼时代的知情同意与谨慎公开

《印中搜闻》——孔子思想传人美国的重要原始渠道

《印中搜闻》孔子观的渊源

《印中搜闻》里的孔子

《印中搜闻》孔子观的美国之行

结束语

日本国家认知传播现象分析

一、引言

二、当今日本政府与民间的话语传播现象

二、话语特色分析

三、日本传统的话法与近代话语修辞的建构

四、结语

央视数据新闻的创新与实践

一、数据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二、央视数据新闻在主题报道中的创新实践

三、数据新闻的生产规律及专业需求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传播的巅峰之作

一、完形理论与视觉奇迹的震撼

二、心理期待与视觉悬念的张力

三、光与影放大的视觉说服力

“互联网+”的信息论评析

一、“互联网+”的语义与源流

二、 “互联网+”重塑“资源三角形”

三、 “互联网+”打造信息物理分享经济

四、“互联网+”激活大数据与云计算

五、“互联网+”创造知识与智能新范式

理论支撑与方法运用:对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现状的量化考察

理论与方法:对媒体中国形象研究的量化考察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框架理论视域下互联网圈子的传播结构认知

一、认知架构的学理阐释

二、互联网圈子认知架构的建构路径

三、互联网圈子认知架构的作用规律

打开传播学革新之门:后现代哲学视域下的认知传播学

一、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二、经典传播学的哲学根源

三、基于后现代哲学的革新:认知传播学

四、结语

多重视域下认知传播学本质特性初探

一、以正之名:认清认知传播学本质特性之必要性

二、溯本之源:认知传播学本质特性之六面性

三、呈现之维:本质特性对于认知传播学的五意性

结语

新常态下的中国国家话语

一、关于“新常态”的几种解读

二、 “新常态”在中国国家话语体系中的初步表征

三、新常态思维下的中国国家话语体系建构

四、小结

效果研究的新范式:认知传播学——“后媒介”视阈下的学科构建

一、媒介环境学派的框架继承与超越

二、“后”电视视阈下的研究领域

三、研究范式的路径变迁与多元演绎

认知传播视阈下的电视批评观

一、作为电视批评新范式的认知传播

二、范式转型与批评领域的开拓

三、批评方法与路径的迁移

四、余论

认知传播视域下的电视内容生产

一、认知传播与电视内容生产

二、认知传播对电视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认知传播视域下电视内容生产的文化坚守

加快认知传播学科的理论建设——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综述

认知传播:深化学科建构与研究实务——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论坛综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认知传播学论丛.第二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5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