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是新六军少尉:从印缅战场到辽沈战役

封面

作者:黄耀武口述,朱洪海执笔

页数:248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70385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在中国人民饱受日寇侵略、家破人亡的大时代背景下, 十六岁的作者自愿报名参加抗日。一九四三年末, 作者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被分配到印缅远征军, 执行抗击日寇, 打通国际支援中国战场的大动脉 —— 滇缅公路的任务, 既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 也表现了全体国

作者简介

黄耀武,祖籍广东番禺,一九二八年生。一九四三年,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国家号召参军,赴印度兰姆伽受训。一九四四年,分配至驻印军新六军二十二师特务连,任轻机枪射手,下士学生。先后参加了第二次远征,雪峰山会战和收复南京。后随部队开赴东北,曾任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五团二连少尉指导员。因不愿参加内战,沈阳解放前夕脱离部队,后进入鞍钢耐火厂做工人,一九八八年在沈阳低压开关厂退休。

朱洪海,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做过图书馆管理员,电视栏目策划、编导,图书编辑。先后策划出版了唐德刚版《张学良口述历史》《1944—1948我的战争》等口述历史类图书,走访过大量远征军抗战老兵。本书系后者的修订版。

相关资料

从秦皇汉武、陈胜吴广到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中国史的脉络就是王侯将相的记载史,大人物们在历史车轮中的作用确实是关键的,但是还有句话叫作“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我看来,大人物们的作为是历史事件的结果,作为后人我们有多少次看着那些结果却不明所以然?答案时常就在小人物们的世界里,他们有时就是历史事件的缘由。——本书执笔  朱洪海

本书特色

将近七十多年前,十万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报名从军走上抗日战场,史称“十万青年十万军”,硝烟散去,诡异的命运又将他们拉进了内战的轨道……您即将翻开的,是其中一位老兵口述的正在远去的历史,这样的史料,即将绝版。他讲述的是他自己,其实更是在讲述那一代人。本书是一部口述历史,主要记述了作者在1944年至1948年期间,于国民党军新六军、二○七师服役,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真实经历。作者十六岁自愿报名参加抗日,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被分配到印缅远征军,执行抗击日寇,打通国际支援中国战场的大动脉——滇缅公路的任务。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也表现了全体国人万众一心抗战的感人场面。日本投降后,一九四六年作者随新六军调到东北战场,但是作者厌恶内战,先后三次脱离部队,其间还发动学潮抗议当局从学校征兵,在警察宪兵的追捕下四处逃亡。由于受生活所困,最终不得不回到部队。作者以种种亲身经历揭露了诸如军队内部的贪污腐化和派系斗争以及基层官兵的厌战情绪,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角度展示了国民党必败的结局。在逃亡中,作者获得了一位女学生的爱情。战火中的爱情也将成为本书的一大闪光点。书中加入了六十余幅由越众历史影像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提供的珍贵历史图片。让历史在读者眼中,更加立体,更加丰满。这也将是本书的另一个亮点。

目录

前言 那时候的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第一章 第二次远征,保卫中国生命线 第一节 不打败日本鬼子,那就没有出路 第二节 国民政府腐败 第三节 我们就想着去拼 第四节 不管哪儿失守,起码我这儿不能失手 第五节 我们少年兵 第六节 这几鞭子挨得很值得 第七节 中国军队在世界上是一支能打的军队 第八节 不是为了蒋介石,是为了国家 第九节 印缅抗战,是我一生里最可贵的 第十节 打到东京去第二章 中华民族到底站起来了 第一节 深信历史不会把你们忘记 第二节 咸盐水就饭 第三节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 第四节 抗战胜利就是中国内战的开第三章 东北,这场真正太残酷 第一节 开赴东北 第二节 沙岭最残酷 第三节 为啥要打这个仗 第四节 第一次脱离部队第四章 我要把握自己的命运 第一节 我发动了鞍山“五一八”学生运动 第二节 逃亡 第三节 活着就是为了一碗饭 第四节 那时候的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第五章 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 第一节 少尉连指导员 第二节 打死六十军,跑死新六军 第三节 从大腐败到小腐败 第四节 战火中的婚礼 第五节 第二次脱离部队 第六节 又来征粮任务了 第七节 这是一场非输不可的战争 第八节 第三次脱离部队第六章 从军这五年,影响了我一辈子 第一节 解放军官教导团 第二节 新二十二师这些人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是新六军少尉:从印缅战场到辽沈战役》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5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