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依赖与掌握

封面

作者:李火林著

页数:25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02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依赖与掌握构成人生存与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人为什么必须依赖外部世界,为什么依赖外部世界必须掌握外部世界,人掌握外部世界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实质何在?为什么说需要的社会历史文化性决定了人性的丰富性和掌握方式的多样性?实践和实践—精神方式及科学、艺术、宗教方式的人学价值与局限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只有通过分工掌握才能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总体掌握?为什么在掌握外部世界的动态过程中必须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掌握?如何对需要动力系统、价值范导系统、能力系统和实践活动目标及过程进行自我掌握?在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突显的当今社会如何重构人与外部世界合理关系的价值原则?这些就是本书力图作出思考和尝试回答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火林,浙江台州人,1961年11月生。1983年、1991年、1995年先后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为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哲学论著主要有《哲学家毛泽东》(与导师合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善于从哲学上提出和解决问题》(与导师合著,《哲学研究》1991年第2期)、《论个体主体性生成的内在机制》(《新华文摘》1993年第9期)、《对实践理论的大胆探索》(《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是实存性抑或功能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4年第6期)、《论人掌握外部世界的根源》(《哲学原理》1996年第1期)、《科学技术与人的存在》(《科学技术哲学》2000年第11期)等。

本书特色

依赖与掌握构成人生存与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人为什么必须依赖外部世界,为什么依赖外部世界必须掌握外部世界,人掌握外部世界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实质何在?为什么说需要的社会历史文化性决定了人性的丰富性和掌握方式的多样性?实践和实践—精神方式及科学、艺术、宗教方式的人学价值与局限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只有通过分工掌握才能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总体掌握?为什么在掌握外部世界的动态过程中必须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掌握?如何对需要动力系统、价值范导系统、能力系统和实践活动目标及过程进行自我掌握?在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突显的当今社会如何重构人与外部世界合理关系的价值原则?这些就是本书力图作出思考和尝试回答的问题。

目录

导言第一章 人掌握外部世界的根据和实质 第一节 人依赖于外部世界的特殊性与人掌握外部世界的必要性 第二节 人的本质力量系统的建构与人掌握外部世界的可能性 第三节 人掌握外部世界的文化创造实质第二章 人掌握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实践方式与实践一精神方式 第二节 科学理论方式的人学价值及其局限 第三节 艺术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人学意义 第四节 宗教方式的人和文化根源第三章 人对外部世界的理性掌握与真理 第一节 真理的认识论实质与存在论意味 第二节 人对外部世界真理性掌握的辩证运动 第三节 人理性掌握外部世界的使命和真理的价值第四章 人对外部世界的分工掌握及其交换 第一节 人对他人、社会的依赖与分工交换的产生发展 第二节 分工掌握的历史局限性及其超越 第三节 分工掌握的全球化与世界性交换第五章 个体主体性之生成和个体掌握 第一节 人的属性与人的主体性 第二节 个体主体结构与建构 第三节 个体掌握类型与个体主体性之表征第六章 掌握外部世界与自我掌握 第一节 自我掌握问题的突出 第二节 自我掌握的基本内容第七章 人掌握外部世界的重要原则 第一节 西方古典哲学主体性思想、人类中心主义困境与“主体性的黄昏” 第二节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与历史局限 第三节 主体性思想与天人合一思想整合的必要性 第四节 主体性思想与天人合一思想整合的可能性附录 张载人学的基本构架及现代批判 “社会历史没有规律,不能预言”吗?——对卡尔·波普“非决定论历史观”的一点剖析 是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局限性,还是超越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依赖与掌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5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