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瑞玲著
页数:15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13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和评述当代西方亚文化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亚文化”的概念作出新界定和新探讨,即从主文化和亚文化的视角考察文化现象。第二章,追溯了当代西方亚文化的近代起源,提出亚文化的起源应该追溯至阶级社会之始,当代西方亚文化的起源应该追溯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并重点对早期英国和美国的流动人口亚文化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当代西方亚文化的六种典型形态进行概括和总结:希普霍普亚文化、波希米亚主义、朋克亚文化、达达主义、性亚文化以及嬉皮士亚文化。第四章,展望了当代西方亚文化的趋势和前景,即后亚文化时代。第五章,从三个层面对当代西方亚文化进行哲学透析,即其产生的根源、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第六章,落脚于探讨研究当代西方亚文化对于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借鉴作用,即如何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的和谐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综合创新文化观应对一元主导,多样共存的文化格局,把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向繁荣和发展。
作者简介
黄瑞玲,山东苍山县人。200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教师。2010年7-9月,在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青年亚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外理论动态》《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译文10多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有《亚文化:概念及其变迁》《当代西方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当代西方亚文化的研究史》等;译文有《反文化与亚文化》《文明对话与当代全球关系:困境与希望》等。参与撰写《文化研究导论》(陆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等著作若干。主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重点项目“当代西方后亚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和评述当代西方亚文化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亚文化”的概念作出新界定和新探讨,即从主文化和亚文化的视角考察文化现象。第二章,追溯了当代西方亚文化的近代起源,提出亚文化的起源应该追溯至阶级社会之始,当代西方亚文化的起源应该追溯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并重点对早期英国和美国的流动人口亚文化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当代西方亚文化的六种典型形态进行概括和总结:希普霍普亚文化、波希米亚主义、朋克亚文化、达达主义、性亚文化以及嬉皮士亚文化。第四章,展望了当代西方亚文化的趋势和前景,即后亚文化时代。第五章,从三个层面对当代西方亚文化进行哲学透析,即其产生的根源、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第六章,落脚于探讨研究当代西方亚文化对于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借鉴作用,即如何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的和谐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综合创新文化观应对一元主导,多样共存的文化格局,把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向繁荣和发展。
目录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当代西方亚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亚文化的概念厘定
第一节 文化
第二节 亚文化
第三节 文化、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西方亚文化的近代起源
第一节 英国的早期流民亚文化
一 流浪者亚文化
二 流浪者群体的犯罪亚文化
第二节 美国的早期移民亚文化
一 移民和种族亚文化
二 异常行为和犯罪亚文化
第三章 当代西方亚文化的典型形态
第一节 希普霍普亚文化
一 “希普霍普”(Hip Hop)的内涵和源起
二 希普霍普的主要内容
三 希普霍普的流行化与全球化
四 如何看待希普霍普
第二节 波希米亚主义
一 什么是波希米亚主义
二 波希米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三 如何评价波希米亚主义
第三节 朋克亚文化
一 朋克与朋克运动
二 朋克亚文化的源起与发展
三 如何评价朋克亚文化
第四节 达达主义
一 什么是达达主义
二 达达主义产生的背景
三 达达主义的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
四 如何评价达达主义
第四章 当代西方亚文化的趋势:后亚文化时代
第一节 亚文化内涵的拓展
第二节 “新兴”的亚文化现象及其特征
一 城市部落
二 后亚文化时代的种族、民族
三 后亚文化时代的音乐
四 后亚文化时代的性别亚文化
五 新技术后亚文化
第五章 当代西方亚文化的哲学透析
第一节 当代西方亚文化产生的根源
一 当代西方亚文化产生的经济根源
二 当代西方亚文化产生的文化根源
三 当代西方亚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第二节 当代西方亚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 相对于主文化的独立性
二 亚文化形态的多样性
三 亚文化发展的间断性
四 快速变化的时尚性
五 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边缘性
六 对主文化具有反叛性
第三节 当代西方亚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 与主文化相疏离的亚文化的功能
二 与主文化相对立内亚文化内功能
第六章 当代西方亚文化研究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中国当代亚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节 中国当代亚文化的主要表现、影响及其应对
一 少数民族亚文化
二 区域亚文化
三 群体性亚文化
四 外来亚文化
第三节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主文化对亚文化的可能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