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小说家的第十四堂课:在台湾中山大学的文学讲座

封面

作者:王安忆著

页数:153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559037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女作家王安忆新作品

◎女作家王安忆在台湾中山大学的三场文学讲座,与余光中、黄锦树、骆以军对谈互动,精彩纷呈。

◎书中配有大量现场彩色图片。 

作者简介

  王安忆,生于南京,后移居上海。1970年赴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在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任演奏员,1978年调入上海《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0年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83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1987年应聘上海作协专业作家。现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迄今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十三部、“王安忆中篇小说集”八卷、“王安忆短篇小说系列”八卷、散文集及论述等多部,约六百万字。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韩国李炳注国际文学大奖及香港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等奖项,2011年获国际布克奖提名。部分作品有英、德、荷、法、西、俄、意、塞、日、以、韩、越、柬、泰、波兰等译本。2013年获颁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家王安忆2014年5月应台湾“余光中人文讲座”邀请,在高雄中山大学所做的三场文学讲座辑录。 参加座谈的还有诗人余光中和小说家黄锦树、骆以军。三场讲座紧紧围绕“小说”这一文体展开,说明小说是什么,小说能做什么,或小说不能做什么;小说自有其内在逻辑,小说家依据小说的逻辑,以文字建构心灵世界,读者依据小说的逻辑,去理解文本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以《天香》为例,作家王安忆讲述了写作过程中寻找故事与主题架构的过程,阐明小说如何处理故事和主题的关系;与诗人余光中的对谈中,聊到了马尔克斯、张爱玲、沈从文,以及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

 

三场讲座不拘一格,精彩纷呈,气氛热络。书中配有大量现场彩色图片。

 

本书由台湾中山大学顶新人文艺术中心授权出版,为大陆唯一简体中文版。

目录

第一场小说能做什么将汉语带入三个不同的境地两个故事小说功能的四道解答热爱生活,增添传奇华语小说的文字趋势从语言唤醒身心灵的体验 第二场小说的逻辑走上写作道路的时代背景职业写作者的创造欲望文字作为小说的材质小说的形式:以类型小说为例小说的逻辑小说中的历史,生活中的历史创作者与小说人物间的逻辑关系小说的篇幅:长篇、中篇、短篇4追溯父执辈记忆的《伤心太平洋》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养料生活作为小说逻辑的对照写作应根植于个人经验母亲茹志鹃的写作与影响“文革”时期的处境《长恨歌》命题与创作自由 第三场故事与主题故事与主题的渊源和实践故事与主题的构成:以《天香》为例故事与主题:外表与内涵异于张爱玲的海派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与沈从文的启发养成规律的书写生活 附录城市记忆,安顿在文字的密林——王安忆作品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小说家的第十四堂课:在台湾中山大学的文学讲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5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