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电磁兼容技术

封面

作者:刘培国等

页数:32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304634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电磁兼容性能是电子信息设备和系统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关注的重要方面。《电磁兼容技术》围绕电磁干扰三要素,系统阐述了电磁兼容理论,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给出了电磁干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全书内容包括电磁兼容的内涵、信号完整性分析、非线性效应分析、复杂系统电磁兼容仿真预测、电磁兼容现场测量、电磁兼容设计、电磁兼容维护、电磁兼容评估、电磁防护技术以及电磁兼容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技术等。  《电磁兼容技术》既兼顾了电磁兼容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并紧密结合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例证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研制、生产、使用和维护等单位和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具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磁兼容内涵1.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1.1.1 电磁兼容概念1.1.2 电磁兼容三要素1.1.3 电磁兼容技术1.1.4 电磁兼容的作用1.2 电磁兼容标准1.2.1 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1.2.2 电磁兼容标准制定与内容1.3 相关概念间的关系1.3.1 电磁骚扰与电磁干扰1.3.2 电磁敏感和电磁兼容1.3.3 传导干扰与辐射干扰1.3.4 电子对抗与电磁兼容1.3.5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1.3.6 电磁频谱管理与电磁兼容第2章 信号完整性分析2.1 信号完整性基础2.1.1 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2.1.2 基本电路元件的物理基础2.2 传输线理论基础2.2.1 传输线方程2.2.2 传输线工作参数与工作状态2.2.3 传输线上的反射与损耗2.3 传输线间的串扰2.3.1 串扰的来源2.3.2 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2.3.3 近端串扰与远端串扰2.4 差分传输线2.4.1 差分对与差分信号2.4.2 奇模、偶模与差分阻抗2.4.3 差分传输优势
第3章 电路与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分析3.1 电路与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分析3.1.1 经典的非线性模型3.1.2 带外非线性模型3.2 非线性敏感度的双频测试方法3.2.1 双频测试的基本原理3.2.2 自动双频测试系统硬件配置3.2.3 双频测试案例第4章 复杂系统电磁兼容仿真预测技术4.1 天线电磁兼容性预测4.1.1 简单预测4.1.2 基于高频近似算法的预测4.1.3 基于全波算法的预测4.2 线缆电磁兼容预测4.2.1 传输线模型4.2.2 线缆间串扰预测方法4.2.3 场线电磁耦合预测方法第5章 电磁兼容现场测量技术5.1 系统级EMC现场测量的难点及关键技术5.1.1 系统级EMC现场测量的难点5.1.2 电磁兼容现场测量关键技术5.2 辐射发射特性测试中的环境干扰抑制技术5.2.1 传统的虚拟暗室技术5.2.2 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环境干扰抑制技术5.3 辐射源现场快速测量技术5.3.1 宽带时域EMI测量技术5.3.2 时频结合快速测量技术及其实现5.4 现场测量与分析系统5.4.1 系统集成设计5.4.2 舰船平台的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5.4.3 综合测试与干扰分析案例第6章 电磁兼容设计技术6.1 电磁兼容工程方法6.2 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6.2.1 电路方案设计6.2.2 PCB设计第7章 电磁兼容维护技术7.1 电磁兼容维护内涵7.1.1 电磁兼容维护的含义7.1.2 电磁兼容维护的需求分析……
第8章 电磁兼容评估技术第9章 电磁防护技术第10章 电磁兼容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电磁兼容技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5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