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炳清著
页数:24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304829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三峡库区的考古资料显示出峡江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面貌,特别是东周时期巴、楚文化交互影响的因素十分突出。考察学术界目前对三峡库区巴文化、楚文化的研究,多是对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认为早期巴文化产生于三峡地区,肯定东周时期巴文化、楚文化交互融合的文化现象,然后再依据文献的记载,探讨楚人西进的历程。显然,这样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书以先秦时期的区域互动为关照,以”融入–边缘”为互动模式,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层面来进行历史的分析和阐述,弄清巴人、楚人的形成以及巴、楚关系中一些疑难问题之所在,探究巴人、楚国以及东周时期巴、楚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原因。这是一部研究先秦时期巴、楚及巴楚关系的成果,属基础性研究,其主要具有的学术价值,推动了先秦史学在区域文化互动关系研究上的深入,填补了巴楚关系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书特色
三峡库区的考古资料显示出峡江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面貌,特别是东周时期巴、楚文化交互影响的因素十分突出。考察学术界目前对三峡库区巴文化、楚文化的研究,多是对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认为早期巴文化产生于三峡地区,肯定东周时期巴文化、楚文化交互融合的文化现象,然后再依据文献的记载,探讨楚人西进的历程。显然,这样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书以先秦时期的区域互动为关照,以”融入–边缘”为互动模式,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层面来进行历史的分析和阐述,弄清巴人、楚人的形成以及巴、楚关系中一些疑难问题之所在,探究巴人、楚国以及东周时期巴、楚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原因。这是一部研究先秦时期巴、楚及巴楚关系的成果,属基础性研究,其主要具有的学术价值,推动了先秦史学在区域文化互动关系研究上的深入,填补了巴楚关系研究方面的空白。
目录
前言第一编 巴人:华夏边缘的族群 第一章 “巴人起源”问题的检讨 一、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证据的“巴人起源”研究 二、考古新发现与“巴人起源”研究 三、对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运用的讨论 四、关于“巴”及其相关概念的厘清 第二章 巴人早期的历史钩沉及地望 一、巴人形成的探索 二、商代的“巴方”及地望 三、□国与姬姓巴国 第三章 巴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一、夏代“巴文化”的蠡测 二、商代宝山早期巴文化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三、西周时期的□国巴文化与瓦渣地早期巴文化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晚期巴文化第二编 楚人:华夏族群的边缘化 第四章 楚人先民溯源研究 一、祝融与从重、黎到重黎 二、“陆终六子”“祝融八姓”与季连 三、穴熊(鬻熊)与禹征三苗 第五章 楚人的形成及活动地域考察 一、《楚居》中季连部族活动地域探微 二、季连部族活动地域的考古学考察 三、鬻熊、熊丽与楚人的形成 第六章 “荆”“楚”关系申论 一、前人对“荆”“楚”关系的探索 二、“荆(荆蛮)”“楚蛮”“楚”有别 三、“楚为荆蛮”是中原诸夏的文化认识 第七章 楚人受封与“周公奔楚”之考辨 一、楚国始封之君的辨析 二、“周公奔楚”之史事 三、周公奔楚地望考与楚人受封 第八章 早期楚文化辨析与早期楚国的地域范围 一、“丹阳”地望的分歧 二、早期楚文化研究的辨析 三、早期楚国的地域范围第三编 融入与边缘:东周时期的巴、楚关系 第九章 楚人一统江汉与巴楚联盟的变化 一、楚人一统江汉的历程与巴楚结盟 二、巴楚联盟的变化 三、巴楚联盟变化的原因探析 第十章 峡江地区巴、楚文化的交互影响 一、峡江地区巴文化的演变 二、峡江地区楚文化的西进 三、巴、楚文化的相互融合 第十一章 “巴蔓子”考辨与峡江地区的盐卤资源 一、“巴蔓子”考辨 二、峡江地区的盐卤资源与楚巫郡 第十二章 “巴黔中”与楚黔中郡 一、“巴黔中”考辨与黔中的地望 二、楚黔中郡与楚西界 第十三章 巴、蜀的灭亡及秦对楚的战略威慑 一、秦灭巴、蜀的意义 二、楚汉中郡之失 三、秦对巫、黔中的觊觎 第十四章 “楚灭巴”考辨与楚国核心地区的丧失 一、“楚灭巴”考辨 二、楚国核心地区的丧失余论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