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吉星
页数:952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76100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火药、火器技术是在中国成熟的封建社会不同时期或朝代内起源和发展的,其技术发展阶段与各王朝更替并不同步或重合,常常是跨朝代的,这是很自然的。但也不能否定朝代的变迁对火药、火器技术发展的深刻影响。本书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史为研究对象。此课题自1980年立项,最初主要集中研究中国火药与火箭技术史,1987年出版《中国火箭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一书作为阶段性总结。此后陆续在国内外收集资料,将研究面扩及所有其他火器,先后发表一些论文。至2016年,集之前各项成果之大成,补最研究资料之精要,由上海远东出版社与中西书局联合推出。该书从技术史角度将火药与火器技术史划分成七个阶段:(1)早期酝酿阶段(公元前2世纪—公元8世纪),发生于西汉至唐代中期,为期达千年。(2)原始火药混合物发现阶段(8—9世纪),发生于唐代中晚期。(3)火药的早期应用和初级火药问世阶段(9—11世纪),发生于唐末五代之际至北宋。(4)固体火药和火器的早期发展阶段(12—13世纪),发生于南宋及元初。(5)火药、火器全面发展阶段(13—16世纪),发生在元明时期。(6)传统火药、火器后期发展阶段(1500—1700),发生于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7)近代阶段(1700—1850),发生于清代中晚期。此后进入现代阶段,不在本书研究范围之内。全书分三篇,每篇设若干章,章下有节。最篇为绪论篇,含三章。最章谈火药出现前中外火攻中使用的古代纵火剂和纵火武器。第二章论有关火药的一般概念,包括火药的定义、古今火药燃烧理论。第三章论火药和火器的起源,论证为什么其起源地是中国,而非其他地区或国家。第二篇为历代发展篇,分四章。第四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宋—金、蒙元、明及清各历史时期的火药和各种火器技术发展情况及其历史背景,明代因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全书截止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第三篇为外传及国际影响篇,含四章,其中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叙述中国火药及火器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欧洲国家及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传播。第十一章论火药、火器使用后产生的世界影响。因此全书共11章47节。另有插图224幅,以收图文并茂、以图释文之效。在文字叙述上力求深入浅出,以便高中或以上文化水平的各界读者阅读。有些插图取自难得的中外孤本图书。配以众多插图,强调中外技术交流,构成本书两大特点。在项目研究中,作者力图摆脱单纯依靠文献考证的传统史学研究模式,而采取我们创用的综合研究方法,即将古今中外多种语文文献考证与中外考古发掘实践,中外博物馆藏品实物研究与检测,乃至有关手工生产现场或遗址对传统技术进行现场考察,对中外火器形制、构造作系列复原和比较研究,以及以武器结构、发射情况及形制功用作为定性依据等五个方面相结合作交叉研究,同时辅以相关历史背景及中外交流情况的分析。实践证明这种综合研究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能解决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发掘出新资料并形成新观点。本书所引中国古籍及技术术语的含义,对现代中外一般读者来说,是不易领会的,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为避免误会,我们在引用原名的同时,还试图将其译成浅显易懂的英文。有少数与李约瑟博士给出的英译相同,但绝大多数是新翻译的。
作者简介
潘吉星,是我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目前,潘吉星先生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导师等职;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及同志社大学新岛讲座教授。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三篇。一、绪论篇。第一章谈火药出现前中外火攻中使用的古代纵火剂和纵火武器。第二章论有关火药的一般概念,包括火药的定义、古今火药燃烧理论。第三章论火药和火器的起源,论证为什么其起源地是中国,而非其他地区或国家。二、历代发展篇。分别叙述历代火药和各种火器技术发展情况及其历史背景。三、外传及国际影响篇。分别叙述中国火药及火器技术在世界各地传播以及论火药、火器使用后产生的世界影响。
目录
前 言?……………………………………………………………………………………………………. 1绪论篇?……………………………………………………………………………………………………. 1第一章 火药出现前的纵火剂和火攻武器…………………………………………………. 3第一节 火药出现前中国古代使用的火攻武器……………………………………… 4一、以弓弩发射的纵火箭………………………………………………………………. 4二、可掷射的火炬和火球?………………………………………………………………. 9三、火兽和火鸟?………………………………………………………………………….. 15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火攻理论……………………………………………………………. 21一、古代军事家孙武及其《孙子兵法》?…………………………………………… 21二、《孙子兵法·火攻篇》内容……………………………………………………… 22第三节 火药出现前东西方其他国家的火攻武器?………………………………….. 25一、古希腊人、罗马人和犹太人的火攻武器………………………………….. 25二、古代印度的纵火武器?…………………………………………………………….. 26第四节 新型纵火剂石油的发现………………………………………………………… 28一、浅层原油的发现和利用?…………………………………………………………. 28二、石油喷火筒的研制…………………………………………………………………31三、改进型石油喷火筒(猛火油机)的出现………………………………….. 36四、关于猛火油机的进一步讨论…………………………………………………….. 40第二章 有关火药的一般概念…………………………………………………………………. 47第一节 火药的定义…………………………………………………………………………. 48一、评中外出版物对火药下的不同定义………………………………………… 48二、如何从燃烧等级为火药重下定义……………………………………………. 52三、研究火器史须澄清用语上的混乱?……………………………………………. 57第二节 古代火药燃烧理论的形成?…………………………………………………….. 60一、本草学配伍理论对火药配比理论的影响?………………………………….. 60二、 《火龙神器图法》及其衍生本汇考? ………………………………………….. 64三、明抄本《克敌武略荧惑神机》的发现?……………………………………… 72四、 《克敌武略荧惑神机》中的火药燃烧理论…………………………………. 75第三节 古代燃烧理论的发展?…………………………………………………………… 77一、火药料配比中一君二臣说的出现?……………………………………………. 78二、阴阳说与火药燃烧理论的结合……………………………………………….. 79第四节 近代火药燃烧理论………………………………………………………………. 83一、14—17世纪欧洲火药燃烧理论的滞后?…………………………………….. 83二、18—19世纪近代火药燃烧理论的形成?…………………………………….. 85三、20世纪火药燃烧理论的发展?………………………………………………….. 91第三章 火药和火药武器的起源?……………………………………………………………… 99第一节 制造火药的技术前提?……………………………………………………………. 99一、中国最先发现、使用和提纯硝石的史实??……………………………….. 100二、古人如何区分硝酸钾和硫酸钠?……………………………………………… 109第二节 炼丹家发现原始火药混合物??………………………………………………. 117一、古人对硫的发现、利用和提纯??…………………………………………….. 117二、中国古代以硝、硫配药与合炼丹药的过程? …………………………….. 124三、炼丹家“伏火”实验无意间发现原始火药?……………………………… 125四、中国有关原始火药的明确记载?……………………………………………… 133第三节 从原始火药的发现到火药的发明?………………………………………….. 137一、火药出现于唐末、五代之际?…………………………………………………. 137二、唐末初级火药武器的亮相?…………………………………………………….. 140第四节 北宋的火药与火药武器?………………………………………………………. 141一、火攻武器实现了更新换代?…………………………………………………….. 141二 、宋初对火器的研制情况?………………………………………………………. 145三、评有关中国火药起源之旧说?…………………………………………………. 148第五节 评外国人发明火药说?…………………………………………………………. 153一 、评印度发明火药说?……………………………………………………………… 153二 、评拜占庭发明火药说?………………………………………………………….. 162三、评欧洲发明火药说?………………………………………………………………. 177历代发展篇第四章 宋、金两朝的火药、火器技术?…………………………………………………. 189第一节 北宋的火药技术?………………………………………………………………… 190一、北宋的社会历史背景?…………………………………………………………… 190二、北宋研发的新式火器?…………………………………………………………… 192三、1044年《武经总要》中介绍的火药方和火器?…………………………. 198四、高硝粒状火药和烟火的制造?…………………………………………………. 209第二节 南宋的火药和火器?…………………………………………………………….. 218一、1128年的瓶状金属火铳?………………………………………………………. 218二、1132年的竹筒喷火枪?………………………………………………………….. 230三、1161年使用的反作用火箭?…………………………………………………… 241四、1259年出现的突火枪?………………………………………………………….. 256五、 1232年金兵使用的飞火枪?…………………………………………………… 266六、12—13世纪的硬壳炸弹和手榴弹?………………………………………… 297第五章 元代的火药和火器?…………………………………………………………………… 305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305一、蒙古族起源和蒙古汗国的建立?……………………………………………… 305二、蒙古军队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4)?………………………………….. 307三、蒙古军队的第二次西征(1235—1244)?………………………………….. 310四、蒙古军队的第三次西征(1253—1258)?………………………………….. 312五、蒙古汗国为何能统一中国?…………………………………………………….. 315六、元朝统治为何国运甚短?………………………………………………………… 318第二节 元朝的火药技术?………………………………………………………………… 319一、从元初火药厂大爆炸看火药的威力?……………………………………….. 320二、元代成书的《火龙神器图法》所载火药?………………………………… 322第三节 元代的火箭?……………………………………………………………………….. 325一、单飞大火箭?………………………………………………………………………… 325二、集束火箭?…………………………………………………………………………… 326三、火箭弹?………………………………………………………………………………. 332第四节 元代的金属筒形火器?…………………………………………………………. 335一、元代的各种金属火炮?…………………………………………………………… 335二、元代的金属火铳?…………………………………………………………………. 346三、元代金属火铳的实物遗存?…………………………………………………….. 349第五节 元代的喷火筒、地雷、水雷和手榴弹?………………………………….. 365一、喷火筒?………………………………………………………………………………. 365二、地雷和水雷?………………………………………………………………………… 367三、手榴弹?………………………………………………………………………………. 374第六章 明代火药和火器技术的发展?…………………………………………………….. 375第一节 明代火药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375一、布衣朱元璋从起事到坐天下的历程?……………………………………….. 375二、明初统治者对火药和火器的重视?………………………………………….. 378三、明中叶以后中国与欧洲的历史背景?……………………………………….. 380第二节 明代兵书一览?……………………………………………………………………. 382一、嘉靖年间(1522—1566)写成的火攻书?………………………………… 382二、万历年间(1573—1619)出现的火攻书?………………………………… 385三、天启及崇祯年间(1621—1644)的火攻书?…………………………….. 387第三节 明代火药技术?……………………………………………………………………. 397一、火药燃烧理论的创新?…………………………………………………………… 397二、明代火药制造技术?………………………………………………………………. 404三、贮存火药的安全措施?…………………………………………………………… 424第四节 明代的火器技术?………………………………………………………………… 428一、金属火铳?…………………………………………………………………………… 429二、金属火炮或大铳?…………………………………………………………………. 440三、长筒火炮?…………………………………………………………………………… 455四、明代的火箭技术?…………………………………………………………………. 467四、明代的火枪(喷火筒)??………………………………………………………… 513五、明代的炸弹、地雷和水雷?…………………………………………………….. 517第五节 明中叶从国外引进的火器?…………………………………………………… 535一、佛郎机(法兰克长炮)?…………………………………………………………. 535二、鸟铳?………………………………………………………………………………….. 547三、西洋火炮(“红夷炮”)的传入?……………………………………………… 563第七章 清代的火药和火器技术?……………………………………………………………. 573第一节 满族的起源和清王朝的建立?……………………………………………….. 573一、满族的起源和在明代的发展?…………………………………………………. 573二、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与明廷对抗?……………………………………….. 575三、皇太极称帝和清王朝的建立?…………………………………………………. 577第二节 清初火器制造概况?…………………………………………………………….. 578一、顺治、康熙之际在京建枪炮厂及火药厂?………………………………… 578二、康熙年间以西法制造的各种火炮?………………………………………….. 582三、康熙年间装备步兵的火器?…………………………………………………….. 597四、清初火器专家戴梓的技术成就?……………………………………………… 601第三节 清道光年间发展火药火器的历史背景?……………………………………..603一、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中西火器发展之对比?………………………………… 604二、乾嘉以后西方殖民势力入侵中国?………………………………………….. 606三、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610四、鸦片战争激起中国人民奋力抗战?………………………………………….. 613第四节 道光年间火器技术的大发展?……………………………………………….. 614一、林则徐、魏源的促进作用?…………………………………………………….. 614二、中国近代火器技术奠基人丁拱辰和丁守存?……………………………… 617第五节 道光年间研究火器之群英谱?…………………………………………………. 636一、潘仕成、龚振麟和陈阶平的事迹?………………………………………….. 636二、黄冕、林则徐和汪仲洋的事迹?……………………………………………… 650外传与影响篇第八章 中国火药术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 659第一节 中国火药术西传的历史背景?……………………………………………….. 659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国的出现?……………………………………………… 659二、阿拉伯帝国的两个世袭王朝?…………………………………………………. 662三、唐宋时期中国与阿拉伯的关系?……………………………………………… 666四、蒙古军队西征促进火药术的西传?………………………………………….. 668第二节 阿拉伯人关于火药的早期记载?……………………………………………. 671一、伊本·白塔尔《单药大全》论硝石和火药?………………………………. 671二、库图比《行医须知》论硝石和火药?……………………………………….. 674第三节 哈桑《马术和战争策略大全》的问世?………………………………….. 676一、哈桑论硝石的提纯、军用火药和各种火器?……………………………… 676二、哈桑书中的烟火和火药方成分?……………………………………………… 678第四节 《焚敌火攻书》和《诸艺大全》?……………………………………………. 680一、《焚敌火攻书》中的火药方?…………………………………………………… 680二、《诸艺大全》中的火药和火器?……………………………………………….. 685第九章 中国火药、火器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691第一节 古代欧洲使用的纵火武器?…………………………………………………… 691一、纵火箭和火罐?…………………………………………………………………….. 691二、“自动火”或海火?……………………………………………………………….. 693第二节 中国火药传入欧洲的历史背景?……………………………………………. 694一、中、欧之间的两条交通路线?…………………………………………………. 694二、12世纪蒙古军队在欧洲的活动?…………………………………………….. 695三、 13—14世纪欧洲人在中国的活动?………………………………………….. 701四、华人巴琐马和马忽思在欧洲的活动?……………………………………….. 705第三节 传播火药知识的欧洲先驱者?…………………………………………………. 708一、英国人罗杰·培根论火药?……………………………………………………… 708二、德国人阿贝特论火药?…………………………………………………………… 714第四节 欧洲早期火药和火器?………………………………………………………….. 718一、1327年瓦尔特手稿中的瓶状铳?…………………………………………….. 718二、14世纪欧洲各国的火药和金属铳?…………………………………………. 722三、 欧洲有关火药和火器的早期作品?…………………………………………… 725四、欧洲的早期火箭?…………………………………………………………………. 733五、 15—17世纪欧洲的火器?……………………………………………………….. 736第五节 欧洲人研制的新型火器?………………………………………………………… 749 一 、后膛装长炮佛郎机的问世?…………………………………………………… 749二、火绳枪的出现及其改造?……………………………………………………….. 752三、传统前膛装火炮的技术革新?…………………………………………………. 757第六节 火药术在美洲和大洋洲的发展?…………………………………………….. 760一、墨西哥、秘鲁和美国火药生产之始?……………………………………….. 760二、澳大利亚生产火药之始?……………………………………………………….. 761第十章 中国火药术在其他亚洲国家的传播?………………………………………….. 763第一节 中国火药术在朝鲜的传播?…………………………………………………… 763一、王氏高丽朝的火药和火器?…………………………………………………….. 763二、李氏朝鲜朝的火药和火器?…………………………………………………….. 768第二节 火药和火器在日本的起源和发展?………………………………………… 778一、13—14世纪元朝与日本的关系?…………………………………………….. 778二、16世纪以后日本始产火药和火器?…………………………………………. 784第三节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在东南亚的传播?……………………………………..794一、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在越南的传播?……………………………………….. 794二、中国火药技术在柬埔寨的传播?……………………………………………… 803三、泰国和缅甸的火药、火器技术?……………………………………………… 807四、 印度尼西亚的火药制造?………………………………………………………… 809第四节 中国火药技术在南亚次大陆印度的传播?………………………………… 811一、13世纪以前印度不知道硝石和火药?………………………………………. 811二、中国火药技术于14世纪传入印度?…………………………………………. 814三、 15—16世纪火药技术在印度的发展?……………………………………….. 818四、18世纪印度人以大火箭抗击英、法侵略军?……………………………. 820第十一章 火药和火器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827第一节 火药和火器在武器、战争中引起的革命?………………………………. 827一、古代和中世纪东西方的冷兵器?……………………………………………… 827二、火器对冷兵器的无比优越性?…………………………………………………. 829第二节 火药、火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31一、火药、火器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831二、火药、火器对社会产生的军事和经济影响?……………………………… 833第三节 火药和火器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844一、火药、火器促进新兴学科的诞生?………………………………………….. 844二、火药、火炮冲击了中世纪陈腐的科学观念?……………………………… 848三、火药、火炮与蒸汽机、内燃机的研制?……………………………………. 849四、多级火箭成就人类飞天梦想?…………………………………………………. 854结束语?…………………………………………………………………………………………………… 861参考文献?……………………………………………………………………………………………….. 865ⅰ 1900年以前的汉文、韩文、日文及越文文献?……………………………….. 865ⅱ 1900年以后的汉文、韩文、日文及越文文献?……………………………….. 875ⅲ 西文书籍和论文?………………………………………………………………………….. 883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火药史-(上.下)-插图珍藏版》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64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