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强
页数:2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789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鲜明特色,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载体出发,分别揭示了石质、金属质、陶质、木质、骨质等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制成材料的特性及其损毁规律,并继而探讨了其修复保护的技术方法。其目的是希望能够从历史档案的载体材料角度,对历史档案的保护有所启示。
作者简介
刘强,山东省济南市人,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云南大学,主要从事文物和历史档案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跨越万有引力之虹——科学美学漫步》、《石质文物保护》、《石材加工与利用》学术专著3部。
本书特色
中国西南地区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且珍贵的历史档案遗产,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效、长久地利用,必须对这些历史档案自觉有效地进行保护。
本书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鲜明特色,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载体出发,分别揭示了石质、金属质、陶质、木质、骨质等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制成材料的特性及其损毁规律,并继而探讨了其修复保护的技术方法。其目的是希望能够从历史档案的载体材料角度,对历史档案的保护有所启示。
目录
第一章 西南地区概况 第一节 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三节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第二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档案 第一节 档案与历史档案 第二节 历史档案与文物 第三节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档案 第四节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第五节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载体第三章 历史档案的保护 第一节 历史档案保护的内涵 第二节 历史档案保护的原则 第三节 历史档案保护的科学方法与人文目的 第四节 历史档案的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第四章 西南少数民族石质历史档案的保护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石质历史档案 第二节 岩石的组成与结构 一 石材的组成与种类 二 岩石的结构 第三节 石质历史档案的加工技艺 第四节 岩石的风化 一 物理风化作用 二 化学风化作用 三 岩石风化的形态 第五节 西南少数民族石质历史档案的保护方法 一 表面清洗 二 脱盐处理 三 加固 四 表面封护 第六节 西南少数民族石质历史档案的保护材料 一 无机类石质历史档案保护材料 二 有机类石质历史档案保护材料 第七节 石质历史档案保护材料的性能表征第五章 西南少数民族金属质历史档案的保护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金属质历史档案 第二节 金属材料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金属历史档案的制作 第四节 金属的腐蚀 一 金属腐蚀的定义 二 金属腐蚀的分类 三 金属腐蚀的因素 四 常见的金属腐蚀形态 五 青铜器的腐蚀特性 第五节 西南少数民族金属质历史档案的保护方法 一 青铜器的复原修复 二 青铜器的清洗与除锈 三 青铜器的缓蚀处理与表面封护 第六节 金属历史档案保护材料的性能表征第六章 西南少数民族陶质历史档案的保护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陶质历史档案 第二节 陶的组成与结构 第三节 陶器的加工技艺 第四节 陶的劣化 第五节 西南少数民族陶质历史档案的保护方法 一 清洗 二 加固 三 黏结 四 补全 五 封护 第六节 陶质历史档案的物化性质表征 一 陶器烧成温度的测量 二 陶器的吸水率和气孔率的测定 三 陶器的表面硬度测量第七章 西南少数民族木质历史档案的保护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木质历史档案 第二节 木材的组成与结构 第三节 木材的病害 一 干裂与翘曲 二 风化与腐朽 三 生物类病害 第四节 西南少数民族木质历史档案的保护方法 一 表面污物(渍)清除 二 表面缺陷的修复 三 干燥处理 四 防腐处理第八章 骨文、皮书等历史档案的保护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的骨文与皮书 第二节 骨的理化特性与破坏 第三节 皮革的特性与老化变质 第四节 西南少数民族骨文与皮书档案的保护第九章 历史档案载体材料的分析表征 第一节 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XRD) 第二节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 第四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第五节 色差分析 第六节 热分析技术第十章 历史档案保护实验的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正交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第三节 常见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四节 实验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一 系统误差 二 偶然误差 三 准确度及其量度 四 精确度及其量度 五 精确度与准确度 六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