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苗露著
页数:215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34762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海京剧市场的基本经营模式、上海京剧市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上海京剧市场的商业竞争等五章。主要包括: 组建戏院和组织演出 ; 案目的存废问题 ; 全面经营日历和票价变化 ; 市场环境和行政管理 ; 无法根除的内部矛盾 ; 商业竞争中的京剧生产 ; 消费的分层等。
作者简介
苗露(1984—),祖籍山西河曲,生于内蒙古包头。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戏剧及大众文化的研究。现供职于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本书特色
“拉铁门”是民国上海京剧市场的行话,这一术语暗示了这种现代京剧生产体制的内在矛盾。从外部来看,华洋杂处的市场大环境决定了上海京剧市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上海京剧市场环境因此既宽松又严苛,京剧生产既先进又保守。从内部来看,雇佣制的劳资关系决定了现代京剧的生产在根本上是一种资本逐利行为。与资本逐利行为相配套,形成了上海伶界联合会、名角制、连台本戏等一系列机构、制度与艺术形式。新的艺术生产体制为京剧生产带来繁荣,也为京剧艺术带来隐忧。现代京剧生产体制下的京剧艺术,始终徘徊在精雅与庸俗、创新与速朽之间
目录
目录绪论第一节“拉铁门”和京剧史第二节以1930年为转折点的民国上海京剧市场第三节《罗宾汉》《申报》及其他第一章上海京剧市场的基本经营模式第一节组建戏院和组织演出一、组建戏院 二、组织演出第二节案目的存废问题一、案目在戏院经营中的积极作用二、案目的负面影响第三节全年经营日历和票价变化一、日戏、夜戏和票价二、从新正开锣到腊月封箱第二章上海京剧市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第一节市场环境和行政管理一、时局动荡与安全事故对戏院的外部影响二、照会和捐税三、戏曲审查第二节无法根除的内部矛盾一、以劳资矛盾为核心的多重矛盾二、上海伶界联合会在调解劳资矛盾时的局限性第三章上海京剧市场的商业竞争第一节商业竞争中的京剧生产一、名角效应及其悖论二、新戏及专利权的形成第二节演员群体的贫富分化一、名角包银的畸形增高二、班底演员的贫困生活第三节消费的分层一、上层社会:戏院的大宗收入二、中层社会:京剧戏院的主要观众群三、下层社会:戏院消费的边缘群体第四章1930:垄断格局的形成(上)第一节青帮势力的介入一、 黄金荣:从共舞台到大舞台二、顾竹轩:从天蟾舞台到更新舞台第二节青帮势力的资本优势一、共舞台:公益演出二、大舞台:强大的名角阵容三、天蟾舞台:多样的服务第三节恐吓与暗杀:常春恒之死第五章1930:垄断格局的形成(下)第一节频繁的内部矛盾一、丹桂第一台:复杂的租赁关系二、大新舞台(上海舞台):资方群体的利益矛盾第二节薄弱资本的劣势和难以克服的市场环境问题一、新舞台:政治宣传和薄弱资本夹缝中的经营策略二、更新舞台:恶劣的市场环境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上海京剧市场十大舞台年表汇编1贝笪杼年表初编(1909—1932)2贝笮挛杼年表(1926—1930)3钡す第一台年表初编(1911—1930)4备新舞台年表初编(1923—1932)5惫参杼年表初编(1910—1936)6比星舞台年表(1930—1935)7碧祗肝杼年表初编(1912—1936)8毙挛杼年表初编(1908—1927)9逼胩煳杼年表初编(1930—1933)10币辔杼年表初编(1918—1925)二、戏院管理政策及其修订办法汇编1惫共租界工部局有关戏馆执照的章程及修订办法2鄙虾J泄共娱乐场所管理规则及修订办法3鄙虾J邢非讨论委员会章程4鄙虾J薪逃局审查戏曲规则5鄙虾J猩蟛橄非唱片规则及审查委员会规则6鄙虾J杏槔殖∷厉行新生活办法三、上海京剧市场行话暗语汇编后记图一1926年3月上海京剧市场营业舞台分布图图二1930年2月上海京剧市场营业舞台分布图图三1933年10月上海京剧市场营业舞台分布图图四1930年前后的上海京剧舞台谱系图五1934年荣记大舞台全体职员合影图六1934年荣记大舞台全体案目合影图七民初案目包戏之场景图八天蟾舞台1916-1936年间日戏、夜戏最高票价趋势简图(单位:元)图九天蟾舞台1916-1936年间日戏、夜戏最低票价趋势简图(单位:元)图十1930年1月20日(腊月二十一日)《梨园公报》上的封箱广告图十一讽刺名角傲慢习气的漫画图十二讽刺富人看戏的漫画图十三荣记大舞台主人黄金荣图十四天蟾舞台出入徽章图十五出演《汉光武》时期的常春恒图十六连台本戏《西游记 》广告表一1926年3月天蟾舞台票价情况表二1926年3月丹桂第一台票价情况表三1926年3月新舞台票价情况表四1926年3月大新舞台票价情况表五1923年梅兰芳在共舞台演出售洋统计表六1927年更新舞台被征用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