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在军著
页数:29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334710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川西古嘉州,三江汇流处:一个被人遗忘的抗战文化中心,承接过故宫博物院、武汉大学、中央技专、复性书院、黄海社等文教机构。
烽火连天地,寺庙遍学人:众多堪称国士的后方知识精英,包括了马一浮、熊十力、钱穆、吴宓、周鲠生、杨端六、孙学悟等硕彦鸿儒
抗日战争中,于颠簸流离中弦歌不辍的,不仅是西南联大,还有很多同样可歌可泣的“大学故事”,比如内迁乐山的武汉大学、江苏蚕专等。战火纷飞中,中国文教机构顽强地生存、抗争、发展,其中蕴含着某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精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平原
民国诸方面的历史现在成为热点,必然出现重复、炒冷饭乃至抄袭的情形,即所出之书不能产生知识与历史的增益,但学者张在军研究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历史,却有不少发现,新近所写《发现乐山》,应该是从抗战视角来观察乐山历史的最部著述,让我们向这位打捞巴蜀文化的“九头鸟”致敬。——著名学者、作家 冉云飞
张在军以异乡为故乡,以历史关照现实,以业余身份作出专业研究。钱穆所言对国史应持有的“温情与敬意”,在张在军的著作中诚挚再现。——著名专栏作家 宋石男
作者简介
张在军,笔名张弩弓。栖身岭南的“九头鸟”,十年来致力于巴蜀文化暨民国教育史的研究写作。著有“武大系列”五种:《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与东还: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编年史稿》《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才情与风范: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续编》《当乐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迁往事》,另著有《战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文化苦语》《真想来生做狗》《满天星》《花香笔不香》《笔不香二集》等。
本书特色
抗战期间,迁入四川乐山的教科文机构有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以及复性书院、江苏蚕专、黄海化学社等,乐山由此成为一个战时文化中心。本书发掘出了这些机构迁入乐山前后的各项史实,令这一段近乎被遗忘的文化抗战史重光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