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静静编著
页数:96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64149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古筝是一种表现力非常强的乐器,它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和多变的演奏风格,可以诠释各种各样的乐曲情感。但许多人在实际演奏中往往会存在这样的弱项——注重了演奏技巧的发挥,却无法同时顾及对乐曲风格的把握;注重了情感的宣泄,却又难以兼顾演奏技巧的发挥……高级篇的学习,重点就在于处理好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
孙静静
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师承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萌。也曾随赵曼琴、金亚迪等古筝名家学习。
屡获各类专业赛事大奖,陆续举办了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
创办深圳善乐古筝艺术教室,培养的学生获奖无数并考入多所国内重点音乐学院。
多次被授予优秀教师奖、伯乐奖等古筝专业指导教师奖项。
其演奏音色纯净,情感细腻,对作品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诠释,习筝20余年,一直探索更高的艺术境界,把弘扬古筝艺术作为个人毕生的追求。
本书特色
1.为什么要培养演奏个性?
伟大的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名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同一首古筝作品,同样的技巧,被不同的人来演绎,必定会有不同的感觉——越是有名的演奏家,其演奏风格与个性也越明显。
在一首作品中,能够按照老师教的,熟练地施展演奏技巧,并完整地演奏完毕,充其量可赞一句“稳妥”。这样的演奏中规中矩,没有错漏,但终究缺了些灵性。没有灵性的作品就像没有灵魂,终究是难以动人心弦的。
事实上,古筝演奏除了作品本身应该遵循弹奏方法外,演奏者还可结合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审美和领悟力,性格和演奏习惯等,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通过这个创作的过程,把自己所能感受到的美尽量表现出来——这就是 “个性”,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独特韵味。当然,这种“独特”并不是标新立异或惊世骇俗的,它的本质依然是为了表现出人类共同的审美,并引起他人情感的共鸣。
当对古筝音乐认识愈深、相关经验和知识愈丰富,审美眼光也会改变。无论在哪一阶段,属于哪种程度,演奏者都有相应的能力可以感受古筝之美。这种能力几乎每个人都具备,跟技巧高低不一定成比例,区别只在于你是否用心去发掘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