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保均著
页数:429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14937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钱学森的思维科学理论为指导和研究对象, 以文论和作品论证相似性思维对于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探讨和研究相似论在文学创作中的特点、规律和运用, 在文学研究和相似性思
目录
第1章 钱学森的思维科学理论与相似性思维研究
第2章 钱学森的思维科学理论与“形象思维学”
第3章 相似论与文学创作和研究
第4章 相似论与形象思维
第5章 相似论视野下的写作文化
第6章 相似性思维与文学的独创性
第7章 相似性思维与文学的模糊艺术
第8章 相似性思维与文学创作的艺术提炼
第9章 文学作品结构的相似美举隅
第10章 相似论与文学审美
第11章 作家与时代的相似性关系
第12章 相似论与文学流派
第13章 相似性思维与汉语比喻修辞
第14章 相似性与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
第15章 相似性与文学描写
第16章 相似性与情节艺术
第17章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相似说
第18章 相似论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19章 从相似论看中国古代小说的续书文化
第20章 明清小说叙事模式和审美观照方式的相似和变异
第21章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相似性比较研究
第22章 中国古代小说的相似性特点综论
节选
《相似论的文学实证及研究》: 比较文学国内外著名学者曹顺庆教授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异同比较法”理论(异同差异是相似性思维的概念的本质内涵),论证了相似性思维关于“异同”这一基本内涵对于比较文学理论的意义,并用以“探索世界各民族文学及文论相同或相异之中的深层内涵,发现人类共同‘文心’,寻找各民族对世界文论的独特贡献”①。他的文论,回归作品及文论的原典,用这种方法对中外文学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横向的国别的比较研究及纵向的史学性的比较探讨,说明中外文学广泛存在的互释性质,从而使比较文论“建立一套自己的文论话语,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②。很明显,这是典型的运用相似性思维进行的研究。 相似性思维对于文学的比较研究方法有重要意义;文学研究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是运用相似性思维进行文学研究的方法。因此,相似性思维不仅对作品文本研究可以提供横向和纵向的相似与不似的比较研究法,而且对于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也有重要意义。杨春鼎教授在《文艺思维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形象思维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等专著中,对思维科学和形象思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对钱学森的思维理论从文艺学角度进行了阐发。 相似性还被运用到语文和写作教学之中。相似性思维在写作训练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活跃在中学、大学语文及写作教学第一线的教研工作者已在这方面作了有效的研究。秦凤珍等人所著《相似之维——相似论、语文教学与文艺理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就是这类研究成果之一。 张光鉴还把相似论运用于科学教育。张光鉴、高林生、张菀竹等所著《科学教育与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以相似论的观点着手解决科学教育理论的几个重大课题,按照相似原理,针对当前在学习理论研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流派和学说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该书从表面上各异而深层却存在的相似性及相互联系的客观现实出发,找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千变万化其道也”(荀子)之“道”,以及人们常说的“万变不离其宗”的“宗”之所在;用相似的观点将教育中的德、智、体、美、操作、创新活动有机地联为一个整体,研究如何抓住儿童发育、发展的关键期,从相似锻炼人手,使他们从小打好全面发展的知识“底子”和精神“底子”;研究复述、韵律、注意、情绪与大脑存贮的相似信息之间的内部联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效率提供科学根据;研究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内在相似机制,以及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通过神经的相似激活、相似匹配、相似组合,为显性学习过程中的演绎、归纳、类比推理提供脑科学及神经科学上的相似性思维依据;以相似性思维研究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最为奥妙的“直觉”“顿悟”在神经、生理方面的原因;为人们揭开长期以来对“直觉”“顿悟”“灵感”出现的迷惑提供思路,以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与儿童少年的教育的关键期和可塑性方面有关的生理、神经、化学递质、建构的原理,极力避免他们因为受到了那些不符合神经生理规律的干扰与误导而产生或导致的学习障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