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创新上海

封面

作者:尤建新,卢超,薛奕曦著

页数:223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24309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综述创新型城市评估实践的基础上,从社会进步、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创新、贸易发展六个方面构建了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2006~2014年的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进行评估。同时,通过研究伦敦和香港的城市创新建设案例,提炼出可供上海借鉴的经验;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上海自贸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三大国家战略的要求,明确上海的担当和使命。最后,本书总结了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绩和经验、不足和教训,并从“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三个视角提出了创新上海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引言
01研究问题
02研究思路
03章节安排
04主要观点
第1部分理论梳理和实践评述
第1章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
1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分类
11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112创新型城市的分类
12城市创新体系与创新动力
121城市创新体系
122城市创新驱动力
123城市创新能力
13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阶段
131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据
132城市发展驱动要素为据
133城市创新意识程度为据
第2章创新型城市评估实践
21创新型城市的评估现状
211全球/区域性的政府间组织
212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
213科研机构/研究会
214咨询公司/知名学者
22创新型城市评估的特点
221评估主体百家争鸣
222评估对象不拘一格
223评估目的内外兼具
224评估方法百花齐放
225评估视角各有千秋
23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231一级指标过多关注科技和产业创新,忽视了对城市基本功能提升的考核
232基础指标过于强调共性和可比性,误导了创新型城市开展“样板创新”
233评价指标忽视了城市的差异和指标的权重,影响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4创新型城市评估的发展趋势
241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更加全面,注重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提升
242创新型城市评估应特别注重不同类型指标的筛选设计及权重的合理分配
243创新型城市的评估方法应及时改进并组合使用,评估内容更加具体深入
244创新型城市评估应特别注重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25先前理论与实践对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的启示
251系统思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初衷
252重新审视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导向
253特别重视创新型城市评估的作用
254综合把握国际经验和国家/城市实情
第2部分现状分析和指标体系
第3章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回顾
31上海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311工业现代化改造阶段
312产业园区建设阶段
313创新型城市建设起步阶段
314创新型城市战略发展阶段
32上海的社会发展情况
321城市建设
322民生保障
323文化事业
33上海的资源环境情况
331能源消费
332环境保护
333城市绿地
334城市空气
34上海的科技创新情况
341研究开发投入
342科研成果产出
343新产品产值
35上海的产业发展情况
351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
352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
353高技术产业产值
36上海的金融产业情况
361金融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362金融市场体系
363金融产业集聚度
364金融开放程度
37上海的国际贸易情况
371外贸进出口规模
372外贸进出口结构
373外贸出口的对象
第4章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41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411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412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
42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1科学性原则
422可比性原则
423目标导向性原则
424可操作性原则
425系统性原则
426代表性原则
427前瞻性原则
43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评价指标的构建理念
432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433评价指标的具体选择
第3部分评估研究与问题分析
第5章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估及存在问题分析
51自身指标体系对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估
511社会发展分析
512资源环境分析
513科技创新分析
514产业发展分析
515金融产业分析
516国际贸易分析
52其他指标体系对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估的参考
521《2012—2013年全球创新城市分类和排名》
522《亚太地区最具创新力城市》报告
53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531人文历史氛围缺失,创新活力不足,企业家信心减弱
532民生优先的导向并没有有效落实,居民生活质量没有实质性提升
533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严峻,环境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
534科技研发与创新的速度放缓,未来创新型人才储备和企业持久的创新能力堪忧
535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产业结构调整难度上升,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536金融体量的增速减慢,金融结构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537贸易总额增速放缓,拖慢了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4部分国际经验与国家战略
第6章案例一:伦敦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61伦敦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路径
611前期:以政府为主导
612后期:以市场为主导
62伦敦城市发展的创新模式

本书特色

  本书在综述创新型城市评估实践的基础上,从社会进步、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创新、贸易发展六个方面构建了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2006~2014年的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进行评估。同时,通过研究伦敦和香港的城市创新建设案例,提炼出可供上海借鉴的经验;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上海自贸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三大国家战略的要求,明确上海的担当和使命。最后,本书总结了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绩和经验、不足和教训,并从“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三个视角提出了创新上海的对策建议。 本书可供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高校和研究院所相关领域的教师、学者和科研人员等参考。

目录

引言

01研究问题

02研究思路

03章节安排

04主要观点

第1部分理论梳理和实践评述

第1章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

1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分类

11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112创新型城市的分类

12城市创新体系与创新动力

121城市创新体系

122城市创新驱动力

123城市创新能力

13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阶段

131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据

132城市发展驱动要素为据

133城市创新意识程度为据

第2章创新型城市评估实践

21创新型城市的评估现状

211全球/区域性的政府间组织

212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

213科研机构/研究会

214咨询公司/知名学者

22创新型城市评估的特点

221评估主体百家争鸣

222评估对象不拘一格

223评估目的内外兼具

224评估方法百花齐放

225评估视角各有千秋

23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231一级指标过多关注科技和产业创新,忽视了对城市
基本功能提升的考核

232基础指标过于强调共性和可比性,误导了创新型城
市开展“样板创新”

233评价指标忽视了城市的差异和指标的权重,影响了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4创新型城市评估的发展趋势

241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更加全面,注重城市
的综合创新能力提升

242创新型城市评估应特别注重不同类型指标的筛选设计
及权重的合理分配

243创新型城市的评估方法应及时改进并组合使用,评估
内容更加具体深入

244创新型城市评估应特别注重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打造
城市核心竞争力

25先前理论与实践对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的启示

251系统思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初衷

252重新审视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导向

253特别重视创新型城市评估的作用

254综合把握国际经验和国家/城市实情

第2部分现状分析和指标体系

第3章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回顾

31上海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311工业现代化改造阶段

312产业园区建设阶段

313创新型城市建设起步阶段

314创新型城市战略发展阶段

32上海的社会发展情况

321城市建设

322民生保障

323文化事业

33上海的资源环境情况

331能源消费

332环境保护

333城市绿地

334城市空气

34上海的科技创新情况

341研究开发投入

342科研成果产出

343新产品产值

35上海的产业发展情况

351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

352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

353高技术产业产值

36上海的金融产业情况

361金融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362金融市场体系

363金融产业集聚度

364金融开放程度

37上海的国际贸易情况

371外贸进出口规模

372外贸进出口结构

373外贸出口的对象

第4章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41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411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412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

42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1科学性原则

422可比性原则

423目标导向性原则

424可操作性原则

425系统性原则

426代表性原则

427前瞻性原则

43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评价指标的构建理念

432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433评价指标的具体选择

第3部分评估研究与问题分析

第5章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估及存在问题分析

51自身指标体系对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估

511社会发展分析

512资源环境分析

513科技创新分析

514产业发展分析

515金融产业分析

516国际贸易分析

52其他指标体系对上海创新型城市评估的参考

521《2012—2013年全球创新城市分类和排名》

522《亚太地区最具创新力城市》报告

53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531人文历史氛围缺失,创新活力不足,企业家信心减弱

532民生优先的导向并没有有效落实,居民生活质量
没有实质性提升

533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严峻,环境质量
并没有明显改善

534科技研发与创新的速度放缓,未来创新型人才储备
和企业持久的创新能力堪忧

535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产业结构调整难度上升,未来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536金融体量的增速减慢,金融结构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537贸易总额增速放缓,拖慢了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4部分国际经验与国家战略

第6章案例一:伦敦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61伦敦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路径

611前期:以政府为主导

612后期:以市场为主导

62伦敦城市发展的创新模式

621中小企业—政府部门

622中小企业—科研机构

623中小企业—风险资本

63伦敦城市创新的产业抓手

631伦敦的金融服务业

632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

64结论与启示

第7章案例二:香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71香港自由贸易制度及建设概况

711香港的自由贸易制度

712 香港的经济及产业结构

72香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环境基础

721香港城市创新的软环境分析

722香港城市创新的硬环境分析

73香港的中小企业及政府支持

731香港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732香港政府对创新企业的扶持

74香港典型创新产业分析

741金融业与自由贸易

742文化与创意产业

75结论与启示

第8章国家战略布局与上海的新使命

81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811上海自贸区成立及探索

812上海自贸区扩区及发展

82“一带一路”战略

821“一带一路”合作思路及规划布局

822上海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

83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831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兴起及其功能

832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

84上海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优势与挑战

841上海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优势

842上海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挑战

第5部分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9章深化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91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总结

911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

912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总结

92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921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

922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

93深化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与分类》报告的31个细化指标

附录B《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与分类》报告的162个具体指标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创新上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4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