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散文脉络的玄机

封面

作者:范培松著

页数:344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2181081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是国内一套全面地探讨与梳理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体系、思潮脉络与文化话语的研究丛书,填补了国内现当代散文研究的空白。

丛书的作者阵容强大。孙绍振、陈剑晖、王兆胜、谢有顺、林非、范培松、吴周文、郑明娳均为国内知名且在散文领域卓有成就的著名学者。

丛书对鲁迅、胡适、梁实秋、沈从文、周作人、林语堂、钱钟书、莫言、余华、余秋雨、余光中、梁衡、王充闾、祝勇、筱敏、王鼎钧、高尔泰等多为国内一线名家散文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

百年散文探索丛书第二辑:

林非《散文的昨天和今天》

范培松《散文脉络的玄机》

吴周文《散文审美与学理性阐释》

郑明娳《现代散文理论垫脚石》

 

百年散文探索丛书第一辑:

孙绍振《审美、审丑与审智:百年散文理论探微与经典重读》

陈剑晖《诗性想象:百年散文理论体系与文化话语建构》

王兆胜《新时期散文的发展向度》

谢有顺《散文的常道》 

作者简介

范培松,1943年7月生于江苏宜兴市,教授、博导,现为苏州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中国散文批评史》《中国散文史》《散文天地》《散文写作教程》《报告文学春秋》《中国现代散文史》《范培松文集》(8卷)等。

相关资料

“形散神散”的散文尽管予人一种有如家常闲谈的随意感,漫无边际、兴之所至,没有严密的思维脉络,但我们也如同听人谈话,能够从那生气灌注的材料选择与句式、语气、语势上辨别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

                                                  ——范培松

本书特色

《散文脉络的玄机》共分三编,论及百年中国散文的脉络的问题、“桐城谬种”的辩难、论语派、海派、学者散文、工农兵散文、散文热等等,对近一百年的散文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从史的高度,进行解读和阐释,呈现其发展脉络的玄机,把散文史的勾勒和理论的建树融为一体,对百年散文的观念、流派、现象做了非常详尽的梳理和分析,观点新颖且具有突破性。书中提及沈从文、何其芳、林语堂、张爱玲、梁实秋、钱钟书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家,对他们的研究使一般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散文的真谛和内涵。

目录

论散文的三重境界(代序)  上编 第一章  百年中国散文脉络的玄机 第一节  “志”与“道”  第二节  “激进”与“中庸” 第三节  “乡”与“城”   第二章  “桐城谬种”之说的谬误与谬传 第一节  对桐城派批判的反思 第二节  桐城派的文学贡献和缺陷 第三节  “白马湖散文”是承接和延续桐城文脉的散文流派 第三章  “愤”:五四散文变革的驱动力第一节  “愤”:五四散文家的破坏心态第二节   五四散文蜕变的脉络    中编 第四章  京派散文的文化思乡梦第一节  文化选择及其审美心理特征 第二节  沈从文 第三节  何其芳 第四节  其他京派散文作家  第五章  崇尚闲适格调的论语派散文第一节  文化心理、理论资源和抒写策略 第二节  林语堂 第三节  其他论语派作家  第六章  注重圆通,追求流行色的海派散文  第一节  文化性格和审美特征 第二节  张爱玲  章衣萍  苏青  第七章  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学者散文 第一节  文化精神特征、渊源及影响 第二节  梁实秋 第三节  钱鍾书  王了一  下编 第八章  自我变形:“工农兵”代言人时代的散文 第一节  角色转换:“工农兵”代言人的提出和确立 第二节  “工农兵”代言人的首次集体亮相:军旅散文 第三节  “工农兵”代言人的变脸艺术:散文“当诗一样写” 第四节  与体制不和谐的声音  第九章  “散文热”:重塑“自我”灵魂的狂欢 第一节  “散文热”整体观 第二节  “散文热”中的散文嬗变脉络  第十章  “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回归和确立 第一节  《随想录》的“我是我”的呐喊之后的孤独 第二节  从“静虚村”到“商州”:贾平凹的“自我”回归探索之艰难 第三节  文化散文:“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实现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散文脉络的玄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3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