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全四册)

封面

作者:沈弘编译

页数:1296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99080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关于民国最完整、最系统的海外图文报道史料

沈弘教授十年整理、翻译,原貌呈现《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

近3000张珍贵照片 + 100万文字 + 特约记者现场报道

记录军阀政治、社会事件、百姓生活、民风民俗,以及艰苦的抗日战争

西方视角,他人眼睛,历史定格,呈现不一样的记忆

马勇、雷颐、余世存、解玺璋等学者作序推荐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是沈弘教授“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的新作,近3000张珍贵照片+100万文字+特约记者现场报道,原貌呈现了《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全书按时间顺序1926—1929、1930—1934、1935—1938、1939—1949分为四册,再现了民国这二十几年中的历史记忆。

《伦敦新闻画报》系统报道了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百姓社会生活,比如除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还有当时的社会状况、百姓生活,民风民俗,更重点的还是在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长期以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当时有众多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从中国各地发出了报道,并且拍摄了照片,记录了抗战现场的刀光剑影,为21世纪的全中国人民保存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记忆。

这些珍贵的图文资料,大多是《伦敦新闻画报》的特约记者发自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一手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观点往往是中文史料中所忽略的片段,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而且其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他人的眼睛,西方的视角,历史的定格,补充了我们的民国记忆。

作者简介

沈弘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遍访哈佛、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外难得一见的珍贵图文资料,整理、编译有关中国的报道和记录。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外国人眼中的浙江与浙江人”。

出版作品有《晚清映像》《中国长城》《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近年精心编译“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已经出版了《<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等。

本书特色

民国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代,民国又是政治故事格外多的时代。打捞民国历史碎片,很大限度聚集外围史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民国历史拼图必将随着更多史料的呈现而日趋清晰。沈弘教授所做的工作,究其本质,就是打捞历史碎片,为重构历史记忆添砖加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马勇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正是外来者的新奇目光,把近现代中国的许多方面“定格”下来,使“往事”并未如烟随时光消逝。鲜活的历史图片,重新建立了“过去”与“现在”、“他者”与“我”之间的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雷颐

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新闻,早已成为历史,而当时的报道,则成为历史叙事的一部分。尤其当这些叙事来自另一种眼光,另一副笔墨的时候,其历史史料的补充价值就凸显出来了。读一读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记录和看法,也许会弥补我们的先天不足,补充被我们有意无意中忽略或遗忘的内容。事实上,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恰恰是由若干不同的面相构成的。

——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 解玺璋

我相信,他人的眼睛造成的陌生感仍是这部书的魅力之一。尽管我们多少自以为熟悉民国,熟悉现代史,但这自家的历史一经他人讲述,就让我们看到了差异,看到了我们不曾关照的地方。……借用外人的眼睛,我们从熟悉中会收获更深刻的东西,从差异化中会收获更丰富全面的东西。

——《非常道》作者,诗人、学者 余世存

目录

出版说明序一 打捞历史碎片序二 历史的定格与流动序三 民国史的另一面相序四 我们的历史和她们的眼睛译序壹 1926—1929 1926 生活在远东一个正在“觉醒”但灾难深重的国度 广州开审罢工破坏者:罢工工人自行判决,据说还动了刑 在最近形势据说已经明显改善的汉口 1927 美国人构筑街垒进行防御的地方:汉口日益紧张的形势 用雕来捕猎狼和狐狸:令人称奇的放鹰狩猎 土匪的一张“票”:医生与“红胡子” 中国内战中的俄国内战:华北的“白俄官兵” 在汉口之后,是否要轮到上海 东方的外国租界和英国权威: 俄国与广东的国民政府 中国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陈友仁 中国的内战:“反赤”军队的一名炮兵 为保护中国最主要港口城市的英国财产:上海防御部队 冷溪近卫军第二营离开伦敦前往上海 上海防御部队启程前往中国:运兵船已经上路 “乐天派们”奔赴上海:海军陆战队员向“离别码头”上的亲友们欢呼告别 世界之窗:远近要闻 正在等待防御部队到来的地方:上海场景;以及“反赤色的”中国军队 一位典型的北伐军战士 在灵隐寺念经的和尚 沸腾的中国:英国的防御措施及其正当理由 装备着梭镖的中国军队:“白军”重新占领杭州; 北伐军的“设饵雷”;一个教会医院 古老中国的精神:一位杭州农民在净慈寺的庭院里抽烟杆或休息 第一部出口海外上映的中国电影:《柳碟缘》 中国场景:上海的军舰和军队,广东北伐军的著名人物,以及一个被打败的对手 上海,世界关注的中心:防御和消遣 中国场景:安国军的士兵们;英军在上海登陆……
贰 1930—1934叁 1935—1938肆 1939—1949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全四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3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