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的佛教

封面

作者:麻天祥

页数:617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60896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是中国佛教领域资深专家,本书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是如何受儒家和道家影响的,又是如何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理论架构的。作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交融渗透,在黄老思想、儒家学说,尤其是玄风飚起的氛围中,自我调适,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逻辑进程。 

作者简介

麻天祥,1948年生于河南。1966年毕业于焦作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取得英语本科学历,1987年考取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博士研究生,师从侯外庐学派张岂之先生,专治学术思想史,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2年出版社出版博士论文《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此后相继出版《汤用彤评传》、《反观人生的玄览之路》、《佛学与人生》、《欧阳竟无》、《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另发表《挑战与回应的百年学术》《中西文化论争的文化哲学》、《理学与禅学》、《佛教与二十一世纪》、《近代经学的思想特征》、《儒家文化的变异与转向》等学术论文70余篇。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岳麓书院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重要桥梁。在这套文库中,岳麓书院组织了国内最为著名的学者,以21世纪的新视角,寻找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与魅力
全书首先从理论与方法探索中国佛教,进而对佛学译著,佛教与中国、中国化,名僧、名士、胜迹进行诠释与解读,并对佛教与现代宗教进行梳理

书后附少量佛像、寺庙及佛教圣地插图

适读人群 :对宗教感兴趣的读者及研究者

本书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是如何受儒家和道家影响的,又是如何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理论架构的。作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交融渗透,在黄老思想、儒家学说,尤其是玄风飚起的氛围中,自我调适,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逻辑进程。

目录

理论与方法 /001

宗教哲学方法论的理论探索 001

中国宗教哲学思维模式的理论探索 008

宗教制度化及宗教哲学的二律悖反 016

象征与“无限”

——宗教与宗教学新论 027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笔谈 035

佛学译介的经典诠释 /047

慧皎与早期佛教哲学的综合 047

道安对佛教哲学的译介和推广 061

鸠摩罗什的佛典翻译及其实相无相的大乘哲学 097

慧远法性无性的体极论及果报哲学 120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 141

道生的佛性论及其对中国心性哲学的建设 157

道生的佛性论 167

法显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178

僧稠与北方禅法

——兼论禅定分途 187

船山先生的佛学现量观 198

禅与中国文化 /207

从禅到禅宗思想 207

禅的现代诠释 228

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

——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 248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question

——从庄子到禅宗对中国人生哲学的建构 253

临济四世风穴延沼与风穴寺——序《风穴志略》《风穴续志》 259

宋代士大夫禅学 262

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 270

圆悟克勤的《碧岩录》与文字禅的泛滥 280

万松行秀与禅宗公案之评唱 287

雪峰义存心性哲学的解读

——读《大王请师与玄沙入内论佛心印录》 292

宋诗中禅的理趣 302

清初两禅僧

——玉林通琇和为霖道霈 313

《红楼梦》对禅宗文化的解读

——人性神性之间的困惑和徘徊 323

佛教中国化的现代诠释 /354

印顺佛学思想解读 354

平凡一生与漫天风雨

──一个意在探求真理、重视闻思的学问僧 355

空的解读 368

禅的解读 381

真俗汇通的人生哲学

——倓虚学佛“六字诀”诠 413

文以载道 声气相求

——巨赞佛教文学观 420

六字真言浅释

——兼论饶宗颐先生对“吽”的考察 427

我和赵朴老的佛学因缘 434

佛教、佛学研究与社会 442

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 /457

生活禅、人间佛教的理论依托

——平常心是道 457

神圣与世俗的相辅相成

——人间佛教的几个理论问题 468

星云对临济禅的现代诠释与传承 480

与时俱进的佛教革新运动

——佛光山人间佛教座谈会上的发言 506

名僧与名士 /517

神童、经师、帝师、诗僧

——晚唐高僧知玄其人及其诗 517

宗杲的看话禅及其对士大夫习禅的疏导 525

陆游与松源崇岳交游简考 533

寻胜探幽 /543

慧思住光山年表考析 543

光山净居寺考 545

青山无处不道场

——珞珈山与中国观音文化 551

浚县大伾山大佛谈概 559

响堂山石窟与美国 564

佛教与现代宗教广论 /575

科学与理性的佛学百年 575

佛教教育与方便施化

——在“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香港)上的讲话 590

新时期佛教的发展与道风建设 594

邪教的成因及其帮会性质与对策 604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的佛教》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3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