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红山文化研究-(全2册)

封面

作者:刘国祥著

页数:78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304652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距今6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通过系统梳理红山文化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材料,对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类型与分期、聚落布局特征、埋葬习俗、祭祀遗存、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与等级制度确立、与辽西地区及相关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确认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距今5300~5000年,以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的埋葬和祭祀遗存、兴隆沟、那斯台、哈民忙哈等不同规模的聚落遗存为代表,辽西地区进入初级文明社会。

作者简介

刘国祥,1968年10月生,内蒙古赤峰人,蒙古族。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读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内蒙古最一工作队队长、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6~2007年)、中央党校第32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科研理论骨干研修班学员。参加或主持了兴隆洼、兴隆沟、城子山、谢尔塔拉、岗嘎等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现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担任北京项目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北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北方草原青铜器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研究、蒙古族源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东北文物考古论集》《玉器起源探索》(合著)《海拉尔谢尔塔拉墓地》《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合编)等。主编《红山文化研究》《名家论玉》(一、二、三)《玉根国脉》等论文集8部。发表考古简报、论文80余篇,累计100余万字。

本书特色

距今6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通过系统梳理红山文化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材料,对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类型与分期、聚落布局特征、埋葬习俗、祭祀遗存、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与等级制度确立、与辽西地区及相关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确认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距今5300~5000年,以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的埋葬和祭祀遗存、兴隆沟、那斯台、哈民忙哈等不同规模的聚落遗存为代表,辽西地区进入初级文明社会。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辽西地区自然环境与区位优势
一、自然环境
二、区位优势
第二节 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
一、1949年以前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概况
二、1950~1980年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概况
三、1981~2000年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概况
四、2001年至今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概况

第二章 红山文化分期、年代与类型研究
第一节 研究回顾
一、关于红山文化分期的主要学术观点
二、关于红山文化类型划分的主要学术观点
第二节 分期与年代
一、关于红山文化分期的主要学术依据
二、红山文化早、中、晚三期及各期特征
第三节 类型划分
一、魏家窝铺类型
二、牛河梁一兴隆沟类型
三、哈民忙哈类型
四、那斯台类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红山文化聚落考古调查与研究
第一节 聚落考古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教来河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研究
一、概述
二、红山文化聚落分组、分级及详述
三、红山文化聚落分布规律探讨
第三节 少郎河流域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研究
一、概述
二、红山文化聚落分级及详述
三、红山文化聚落分布规律探讨
第四节 半支箭河中游地区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研究
一、概述
二、红山文化聚落分级及详述
三、红山文化聚落分布规律探讨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红山文化典型遗址发掘与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红山文化房屋形制与聚落布局研究
一、魏家窝铺聚落遗存
二、哈民忙哈聚落遗存
三、西台聚落遗存
四、白音长汗聚落遗存
五、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聚落遗存
六、友好村二道梁聚落遗存
七、老牛槽沟聚落遗存
八、哈喇海沟聚落遗存
九、小东山聚落遗存
十、红山文化其他聚落遗存
十一、小结
第三节 红山文化墓葬与祭祀遗存研究
……
第五章 红山文化出土遗物研究
第六章 红山文化经济形态研究
第七章 红山文化原始宗教信仰与祭祀体系研究
第八章 红山文化与本地区及相关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探讨
第九章 结语
Abstract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红山文化研究-(全2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3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