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艺术世界彩图馆

封面

作者:方青羽

页数:418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13596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即世界卷和中国卷两部分,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主要的艺术门类入手,采用故事性的体例将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艺术常识娓娓道来。介绍了各领风骚的艺术流派、垂范千古的艺术大师和举世公认的艺术杰作,多角度、全方位地串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世界艺术史。

作者简介

方靑羽,文学硕士,大学教师,研究语言学、古典文学、历史学,曾在《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发表各类文章和译作数十篇。

本书特色

本书给世界艺术以丰富、具象的还原,为读者打造一段更立体、更多彩的艺术之旅。

目录

上 篇

世界艺术常识 1

克罗马农人:神秘的岩画艺术家 3

神秘手印:澳大利亚远古洞穴画 4

比姆贝特卡:史前岩画群 6

阿尔塔米拉岩画 7

受伤的野牛:伊比利亚半岛岩画 9

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文明艺术 13

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雕像之谜 15

楔形文字:泥板上的文书源头 17

纳尔迈的石雕板:方寸之间的历史 19

埃及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21

阿蒙神庙:太阳神的居所 23

阿伽门农的黄金面具:英雄时代的千古绝唱 24

纸草文书:古埃及文明的载体 27

古希腊壁画和瓶画 29

希腊悲剧 31

坡力克利特的《束发运动员》 33

米隆的《掷铁饼者》 34

帕提农神庙 36

印度佛教建筑 40

哈拉帕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之源 42

阿旃陀石窟:古印度艺术宝库 44

古罗马壁画:四种庞贝风格 45

拉奥孔的“痛苦表情” 47

奥古斯都全身像 49

断臂的维纳斯 51

从剧场到圆形竞技场 53

巨石阵:谜一样的建筑 56

提图斯凯旋门和图拉真记功柱 60

艾尔斯巨石:梦幻圣殿 62

阿迪密斯神庙:神圣之地 64

玛雅艺术 66

拜占庭艺术的崛起 68

比萨教堂的崛起 69

朝圣路上的圣塞南教堂 71

世俗音乐与游吟诗人 73

巴黎圣母院 75

坎特伯雷主教堂 77

夏特尔主教堂:哥特式百科全书 80

纳斯卡地画:巨画何人绘 82

乔托与文艺复兴前期的绘画 86

手抄本绘画 88

原始文身探秘 90

金匠波提切利 93

波斯:艺术的花园 96

达·芬奇的艺术 98

振兴北欧文化的天才:丢勒 101

米开朗琪罗的创造力 103

拉斐尔的完美境界 105

破产的画家:伦勃朗 108

无处可葬的戏剧大师:莫里哀 110

日本浮世绘 112

“音乐之父”巴赫 114

洛可可艺术 116

格鲁克改革歌剧 118

海顿的一生 120

最后一位绘画大师:哥雅 122

法国大革命的追随者:大卫 124

神童莫扎特 126

失聪的贝多芬 128

康斯特布尔的风景画 131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 133

柏辽兹的标题音乐 135

讽刺画家杜米埃 137

富裕的门德尔松 139

肖邦和哀伤的民族 141

舒曼和克拉拉 143

解放的艺术家李斯特 145

颠沛流离的瓦格纳 147

一人支撑意大利歌剧的威尔第 149

乡村风俗画家米勒 151

“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 154

舒曼的后继者勃拉姆斯 156

比才与《卡门》 158

摄影术的发明 160

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悲歌 162

“硬汉”海明威 164

罗丹的《思想者》 165

孩子涂鸦般的画展:莫奈 167

俄国巡回展览画派代表人物:列宾 169

高更与塞律希埃的会谈 171

凡·高的自画像 173

四处漫游的蒙克 177

“野兽当中的多纳泰罗”:马蒂斯 180

巴拉与未来主义 182

蒙德里安重构世界 185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187

一只摇动的木马与杜桑 189

蓝调音乐 191

被反复讨论的达利 193

乡村音乐从纳什维尔开始风靡 195

建筑者之家 197

组合艺术 199

摇滚之王 201

列侬与甲壳虫乐队 203

《等待戈多》 205

波普艺术与欧普艺术 207

新绘画 209

多媒体艺术 213

好莱坞与奥斯卡金像奖 217

下 篇

中国艺术常识 219

粗犷质朴的远古岩画 221

简单明快的原始彩陶 223

红山女神:母系遗存 225

尼雅文明:沙漠迷城 228

古格王国:灿烂文化的消失 230

神谕龙骨:汉字的起源 234

成熟的远古舞蹈 236

龙凤崇拜 237

商代青铜器 239

三星堆:文化之谜 243

命运多舛的居延汉简:流沙觅简牍 246

巴人王朝:西南重镇 248

河图洛书:上古天书 250

晶莹剔透的玉器 252

书法之祖:金文 254

绚丽多彩的战国漆画 256

神奇瑰丽的战国帛画 258

“书家第一法则”:石鼓文 260

仙字潭石刻:先民的题刻 262

越王剑和夫差矛 264

彩绘双头镇墓兽 266

李斯与泰山刻石 268

秦始皇陵兵马俑 270

秦始皇陵铜车马 272

马王堆汉墓帛画 274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277

长信宫灯 279

金缕玉衣 280

铜奔马 281

多才多艺的蔡邕 282

“书史之祖”钟繇 284

“竹林七贤”画像砖 286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288

顾恺之的人物画 290

云冈石窟 292

龙门石窟 294

敦煌莫高窟 300

昭陵六骏 303

“唐画之祖”展子虔 306

“唐楷第一”欧阳询 308

阎立本与《步辇图》 310

鲜艳明丽的唐三彩 312

“国朝山水第一”李思训 316

“画圣”吴道子 318

“草圣”张旭 320

“砚中极品”歙砚 322

张萱的仕女画 324

“山水画之祖”王维 326

“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 328

乐山大佛 330

韩幹画马 332

“以狂继颠”的怀素 334

周昉与“周家样” 336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 338

“关家山水”关仝 340

顾闳中与《韩熙载夜宴图》 342

江南山水画祖师董源 344

山水画家李成 350

雪景山水画家范宽 352

高度发达的宋代瓷器 354

植根于民间的皮影戏 356

风格各异的民间剪纸 358

文人书画家苏轼 360

“宋画第一”李公麟 362

山水新风的开创者李唐 364

“宋四家”之首米芾 366

风俗画极品《清明上河图》 368

皇帝书画家赵佶 370

界画大师李嵩 372

“马一角”马远 374

元代丹青大家钱选 377

绘画新风的倡导者赵孟 379

“元四家”之首黄公望 381

王冕画梅 383

传统工艺景泰蓝 385

穿明代服装的《木美人》 387

明画“四大家” 388

“青藤居士”徐渭 390

董其昌与“南北宗”说 392

继往开来的陈洪绶 394

杨柳青年画 396

清初“四画僧” 398

集古人大成的“四王” 401

“扬州八怪” 404

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形成 407

赵之谦与“前海派” 408

吴昌硕与“后海派” 410

国画大师齐白石 412

徐悲鸿画马 414

漫画大师丰子恺 416

国画大师张大千 418

节选

克罗马农人:神秘的岩画艺术家

  克罗马农人是人类进化史最后一个阶段代表性群居的通称,因发现于法国克罗马农山洞的化石而得名。化石于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农山洞,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性和2具女性)1具是小孩。

  距今4万年前,欧洲的早期人类逐渐过渡到新石器时代。史前时代,欧洲大陆是欧亚大陆块的一部分,原与非洲大陆相连,而非隔以地中海。因此,欧洲的历史总是和非洲大陆所起源的事件有密切关连,此种特性在史前时代特别明显。大约在50万年以前,人类可能从南方及东方地区向欧洲迁移,然而,只有适应新环境或新功能而发展出的尼安德特人,才能在最近的冰河期存活。当冰河退却(公元前20000~前12000年),现代人才出现于欧洲。

  早期的欧洲人常被称为克罗马农人,其主要遗址在法国的道格纳。克罗马农人把兽皮制成衣服以保暖。只要可能,他们会在洞穴中躲避,但是自然的居所并不是容易找到的。他们学会了如何利用所发现的材料来建造简单的家。树枝提供了简单的框架,上面覆盖草皮或动物皮以避风雨。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猎杀的猛犸那巨大的骨架制造框架。

  早期欧洲人最伟大的进展是其艺术,石刻和岩壁画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他们日常生活的情况。动物的画案表明他们狩猎猛犸、犀牛、牛和鹿。它们的皮也可能制造人们身上所穿的衣服。女性的雕像表明人们崇拜女性神。这些足够聪明能够创作艺术和制造工具的早期欧洲人可能也有一个发达的社会组织。尽管他们生活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关系中,但是很有可能,这些小的群体在某一时候聚居在一起生活。

  公元前6000年中期,从喀尔巴阡山脉发祥的一股势力,迅速将新石器文明传播到无人居住的地区。这股势力被称为“多瑙河文明”,因它沿多瑙河及其支流而下。又称“纹陶文明”,因其陶器的装饰是纹条状。考古学家们发现的人类居址表明,早期人按小部落一起生活,并且互相帮助。他们猎取大的野兽,用打制的石器将野兽杀死,他们躲避在深山洞里抵御寒冷和阴暗的日子。他们可能就在这里编造最初的神话来描绘危险的自然力量。他们在原始的坟墓里,小心地把死人放成睡卧姿势,周围放上燧石制成的随葬品。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艺术世界彩图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3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