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译]焦晓菊
页数:152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43453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航行七大洋的故事/房龙真知灼见系列》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从陆地走向海洋,征服海洋。实现地理大发现的壮丽过程,以及海航人的海上生活,航海技术是如何改进的等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展示了巨大的勇气和征服大自然的豪迈精神。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裔美国人,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房龙多才多艺,精通10种文字,钟情于写作,始终不曾倦怠,其所有著作的插图全部是自己的手笔。
本书特色
由美国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所著、焦晓菊翻译的《航行七大洋的故事/房龙真知灼见系列》一书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通俗历史课外阅读图书。本书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从陆地走向海洋,征服海洋,实现地理大发现的壮丽过程,以及海航人的海上生活,航海技术是如何改进等等内容。
目录
02 人类的水上冒险是因为自身的需求
03 人类用智慧改进了船只,使航海变得容易
04 澳大利亚原住民很早就会使用船只了
05 太平洋上有很多航行方式
06 东亚的航海史已经很长了
07 尼罗河与地中海东部的早期船只
08 腓尼基人的造船历程
09 希腊人对以往的船只进行了改进
10 罗马为了海战的需要,建造了很多战船
11 从挖凿式独木舟发展到龙骨的过程
12 不列颠人最终被罗马人征服
13 罗马人走了,野蛮人来了
14 维京海盗船
15 他们的船非常符合自己的需求
16 北欧的航海技术远远高于地中海
17 维京人在海上肆意劫掠
18 中世纪时期的地中海船只
19 古代地中海大划艇的终结及其原因
20 古代舰船史结束,新时代产生
节选
《航行七大洋的故事/房龙真知灼见系列》: 01 人是陆生动物 人是一种食肉动物。 他们依靠吃其他动物而生存,通过偷窃邻居的财产而致富。因此,世界历史就是一部毁灭与掠夺的历史。 我们通常将这个难堪的事实隐藏在天花乱坠的可疑修辞之下。我们骄傲地指出人类在和平与进步领域的杰出成就。我们油腔滑调地谈论进化,高举“精益求精”的大旗。我们夸耀自己在科学与进步领域内的胜利。 但过去5000年的历史(人类历史上唯一有文字记录的部分)却证明了我上面的看法:人是一种食肉动物,依靠吃其他动物而生存,通过偷窃邻居的财产而致富。 最初,由于从古至今一直覆盖着地球大部分区域的一个因素——也就是水,人类的捕猎活动受到限制。人类生来就没有鳃和鳍,意识到自己主要是“陆生动物”,肯定会感觉非常遗憾(失望就更不用说了)。 我有意识地不在人类发展的初期提到与他们有关系的翅膀。因为过了数百个世纪之后,他们才敢梦想将自己变成人造飞鸟进而征服天空的可能性。 当然,水是一个可怕的障碍。不管是谁,如果希望从山谷的一侧前往另一侧,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谷中流淌的河流或湖泊,都会明白这一点。但这个障碍并非不可战胜,许多动物似乎都具备游泳的本能。几百个世纪远离大自然的生活,再加上许多个世纪以来所谓的“教育”,剥夺了人类落水时让自己漂浮于水上的天生本领。不过,我们最早的祖先,无疑凭借自己的“本能”,就跟那些与自己多多少少分享这个世界的狼、熊和马一样,擅长游泳。当河流或湖泊宽得让他们无法用脚涉水而过时,他们能够借助四肢游过这段距离。 我们不妨说人类的身体就是最早劈开水波的“船”。 不过,如此一来,就将“船”这个词的本意过于引申了。我们盎格鲁一撒克逊语言中的“船”(vessel)一词来自拉丁语中的“vascellum”,其含义是“一个小瓶子”或“坛子”。正如词典上标注的那样,那是“一种用于盛物的瓶子或容器:一种可漂于水上的中空结构”。而游泳穿过开阔水域的人不完全是“一种可漂于水上的中空结构”,他也不盛放任何物品。他也许会在必要时背着自己的幼儿游泳(就像许多至今仍会通过游过一条河以逃避危险的动物一样),他甚至会将自己的一些简单物品运过水上,同样是把它们绑在自己背上。 但仅此而已,人类的身体作为“船只”或漂浮在水上的容器,从来都没有获得多大成功。 那么,人怎么做才能满足自己获取海豹、鲸、海象和大海深处其他各种居民的欲望呢?它们不仅为人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人类在大风天穿的皮毛,以及珍贵的海象牙,它们对史前社会而言就像今天的钢铁一样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那个隐藏在所有进步之下的同一个老答案。人必须运用自己的大脑,发明一种装置,不仅能载着他和他的家人安全地渡过水面,还允许他带着矛、斧头、渔网和他赖以维生的所有其他杀戮动物的凶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