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晓虹/等主编:叶桂刚
页数:320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78100471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片断:
第一章电视画面
如果说电视摄像是一项技术工种,那么其“产品”就是电视
画面;如果说电视摄像是一种艺术创作,毫无疑问,其“作品”还
是电视画面。简言之,电视摄像师从事的是以电能、摄像机、磁
带等物质为基础进行画面(含声音)摄录的工作。摄像师在磁带
上“记录”下来的画面资料也称画面素材,是一切电视节目的
“原材料”。作为电视画面的原创者和记录人,摄像师的工作与摄
像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无怪乎有人戏称他们是“扛摄像机人”。就
让我们从摄像机和电视画面开始,投入到有关电视摄像的充满美
好前景的学习中来。
第一节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现代电子摄录设备是电视摄像工作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摄
像机是每个摄像工作者的工具和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器”,它不仅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设备,也是
决定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前提和关键。摄像机利用摄像器材的光
——电转换原理和电视技术中的电子扫描方法,将镜头所摄取的
光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处
理后,合成为标准的彩色视频信号。
当摄像机获取的彩色视频信号送至录像机的视频输入端,那
么这些图像就以磁信号的形式记录于录像磁带上。如果通过视频
电缆将这些彩色视频信号直接传至电视监视器,或将其通过彩色
电视发射系统发射出去并被一定距离内的电视机接收,那么,我
们就能看到摄像机镜头所摄取的图像——电视画面。
一、摄像机的组成与分类
摄像机的技术进展,经历了真空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微
电子固体摄像器件等几个阶段。但不管型号如何,装备怎样,电
视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通常,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
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由变焦距
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
自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
光像。摄像机光——电转换系统的作用是将成像于靶面上的光像
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图像信号处理系统放大、校正和处理,并
同时完成信号编码工作,最终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在摄像
机开拍前和拍摄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调整工作。为了操作方便
和使用灵活,一般的摄像机上还有自动或电动控制装置,即自动
控制系统,诸如自动白平衡调整、自动黑平衡调整、自动光圈、电
动变焦距、自动增益控制、自动聚焦等装置。除上述几个主要工
作系统以外,摄像机还有一些附属部件,主要有录像器、彩条信
号发生器、交直流电源等。
由于摄像机品种较多,生产厂家各异,因此分类方法也不一
样,有时候同一类摄像机,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名称。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展,元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摄像机种类和用途也越来越
多。以下简略介绍摄像机的几种主要分类情况。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任金州,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
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3
年出生于广州,1977年考入北京广播
学院电视新闻摄影专业学习,1982年
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电视新闻
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的著作有:
《电视摄影造型》、《广播新闻与电视
新闻》、《电视摄像》。主编了《中国应
用电视学》和广播电影电视部统编教
材“电视节目制作系列”。
作者简介
高晓虹,1956年10月出生于浙江
省杭州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
院电视新闻摄影专业,现为北京广播
学院电视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目
前,她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主要
讲授“电视编辑”、“电视摄像”、“电
视广告艺术”等专业课程,潜心钻研
电视新闻摄制与编辑的理论与实践,
并积极从事电视节目的创作实践。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电视画面
第一节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
第二节电视画面的特性
第三节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第四节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第二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第一节电视景别
第二节拍摄角度
第三节画面构成
第三章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第一节固定画面
第二节运动摄像
第四章光学镜头的运用
第一节镜头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长焦距镜头
第三节广角镜头
第四节变焦距镜头
第五章电视采访型节目
第一节常见错误
第二节角度的选择与运用
第三节镜头的运用
第四节过渡镜头
第五节行走和驱车采访
第六节采访段落的编辑
第七节现场声音的录制
第六章电视画面的编辑
第一节镜头的意义
第二节镜头的衔接
第三节动作的衔接
第四节镜头的长度
第五节过渡与转场
第六节新闻节目的编排
第七章电视片的解说词
第一节解说词的特性与作用
第二节电视新闻的解说词
第三节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
第八章电视片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选题与选材
第二节标题
第三节细节与过程
第四节字幕的运用
第五节动画与特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