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志慧,左爱萍等著
页数:126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25372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河南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信息应用研究》以“河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其子课题“河南省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成果为支撑,概述了河南省区域地质、地理及主要矿产特征;详细阐述了自然重砂矿物的特征及分布规律I戈0分了重砂异常相对集中的异常区带,描述了各异常区带的异常特征;通过研究典型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特征,阐述了河南省金矿、铜铅锌矿、钨钼矿、萤石和重晶石矿的直接或间接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初步建立了其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对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圈定的矿产远景区,根据预测成矿类型进行了找矿前景的分析评价;根据重砂测量方法在当今地质找矿领域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河南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信息应用研究》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对河南省自然重砂特征及找矿意义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反映了河南省迄今新、全面系统的自然重砂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可供从事地质调查、地质找矿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节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势地貌
二、水系
三、气候
第二节 区域地质概况
一、地层
二、火山岩
三、侵入岩
四、变质岩
五、区域构造特征
第三节 区域矿产概况
第二章 自然重砂矿物特征与异常规律
第一节 区域自然重砂矿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一、辰砂和雄(雌)黄
二、金矿物
三、铜族矿物
四、铅族矿物
五、锌族矿物
六、钼族矿物
七、白钨矿、黑钨矿
八、辉锑矿
九、泡铋矿
十、铬族矿物
十一、独居石、锆石
十二、金红石
十三、锡石
十四、铌钽矿物
十五、铀矿物
十六、萤石
十七、重晶石
十八、黄铁矿
第二节 区域自然重砂异常
第三节 自然重砂异常区(带)划分及其特征
一、河南省重砂异常区带划分
二、河南省重砂异常区带异常特征
第三章 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第一节 金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一、典型矿床及其重砂异常
二、金矿的直接或间接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
三、金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第二节 铜铅锌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一、典型矿床及其重砂异常
二、铜铅锌矿的直接或间接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
三、铜铅锌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第三节 钨钼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一、典型矿床及其重砂异常
二、钼钨矿直接或间接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
三、钼钨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第四节 萤石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一、信阳尖山萤石矿及其重砂异常
二、萤石矿直接或间接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
三、萤石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第五节 重晶石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一、陕县宫前重晶石矿及其重砂异常
二、重晶石矿直接或间接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
三、重晶石矿自然重砂找矿模型
第四章 预测矿产远景区及其找矿前景
第一节 金银铜铅锌钼钨锑预测远景区
第二节 萤石矿预测远景区
第三节 重晶石矿预测远景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节选
《河南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信息应用研究》: 1.地质背景 老湾金矿区区域上位于桐柏一大别火山岩浆带的桐柏北部陆内俯冲带一龟山岩组岩片中。矿区内分布花岗斑岩、伟晶岩脉,西部黄竹园一带分布早白垩世云煌岩脉。矿区断裂共分为3组:①糜棱岩层中脆性断裂,部分充填似串珠状闪长玢岩脉,断面呈波状弯曲,延伸稳定,具矿化或构成金矿体;②波状弯曲的碎裂岩带,倾向及走向上具膨缩现象。一般长度数十米至百余米,宽度0.1~3m,为主要控矿构造;③规模小,与第二组构成“X”形共轭裂隙,控制了富矿部位。 2.矿床地质特征 老湾金矿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化受韧性剪切带中脆性走向断层、斜交裂隙、花岗斑岩及矽卡岩控制。层间断裂中矿体赋矿岩石为角砾状的碎裂岩;裂隙中矿脉有百余条,明显受3组裂隙控制;在上上河西北发现1处矽卡岩型金矿脉,产在碎裂花岗斑岩脉外侧的矽卡岩中;花岗斑岩脉中有不同程度的Au、Ag矿化。围岩蚀变为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