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水利工程治理

封面

作者:刘勇毅,孙显利,尹正平编著

页数:185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331818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多年从事水利工作的实践出发, 对现代水利工程治理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全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构建现代水利工程治理体系为主线, 系统介绍了水利工程治理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水利工程治理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形成阶段
第二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完善阶段

第二章 水利工程治理的概念内涵
第一节 现代水利工程治理的概念
第二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 现代水利工程治理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水利工程治理的框架体系
第一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组织体系
第二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制度体系
第三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责任体系
第四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评估体系

第四章 水利工程治理的技术手段
第一节 水利工程治理技术概述
第二节 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技术
第三节 水利工程养护与修理技术
第四节 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技术

第五章 水利工程治理的法规支撑
第一节 我国水利工程治理的法律支撑
第二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三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规范性文件

第六章 水利工程治理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工程保障
第二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投入保障
第三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依法保障
第四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体制保障

第七章 现代水利工程治理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国外水利工程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国内水利工程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第三节 山东省水利工程治理的实践

第八章 现代水利工程治理的实现目标
第一节 实现水利工程安全的良性循环
第二节 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的良性循环
第三节 实现水利工程生态的良性循环
后记

节选

  《现代水利工程治理》:  第二节 水利工程治理的思想渊源  水利工程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根本上讲是依附于对水的利用。水利工程治理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基本理论,同时也有着其独特的基础思想和精神支柱。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  水,浮天载地,是构成自然界的物质基础。水作为生命之源和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而丰富多彩的物象,自然会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华夏民族文明是大河文明,在文明发育的过程中,江河等水体不仅为先民提供了饮用、水产和舟楫、灌溉之利,而且还以各种特质和存在方式启迪和影响着华夏民族,并在精神生活、文化意识等方面打下了“水文化”的深刻烙印。  (一)阴阳五行说  从哲学发展的客观动力而论,我国文明来临时期的伟大治水斗争,长期的观象活动以及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古代很早就萌芽了以研究阴阳、五行等矛盾关系为特征的原始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并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化逐渐深化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春秋战国思想、经济的发展而嬗变提高的。《周易》最早明确阴阳二气产生宇宙万物,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也”,即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是阴阳合气作用的结果。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是指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相互冲荡、相互融合而成的。庄子在其基础上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以阴阳说明万物的生发。五行即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最早系统提出五行概念的是《尚书·洪范》,说:“我闻在昔,鲧步森股陻洪水,汩陈其五行……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曰土。”旨在用五种不同的物质水、火、木、金、土来概括世间万物的本源。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对后来古代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被贯彻在农田水利,尤其是作物用水、土壤燥湿的理解中,对当时的田间作物合理用水的方法做了全面的总结。《吕氏春秋》“审时”篇根据农田合理用水的实践,把阴阳五行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把阴阳、五行、天文、律力、农事等组合成为一个大系统,使天地人的各个方面普遍联系,互相搭配,根据阴阳的消长而发展、变化。以华北地区的天象、物候和农事为参照系,以阴阳消长的理论为核心,构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运行图式,这是阴阳五行学说在农田水利实践基础上对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二)道法自然说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长地久”。其所表达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道法自然”,就是适应自然、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得更为透彻,在《庄子·天道》一文中指出“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就是说,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日月原本就放射光明,星辰原本就各自有序,禽兽原本就各有群落,树木原本就林立于地面。遵循自然状态行事,顺从规律去进取是最好的。庄子的这段论述,更清晰地要求人们“循道而趋”,这里的“道”,明显是指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庄子告诫人们,宇宙万物,自然系统都在遵循自身的规律,山川河流,高山平原,繁衍着生物群落,覆盖着茂密植被,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人们不要去驱使它,掠夺它,相反,应该尊重万物,顺应自然,谨慎地顺从自然规律行事,这才是真正的美好。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成为了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基本条件之一。“道法自然”思想,为现代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哲学根据,引导人类把尊重、爱护自然转化为内心的道德律令,自觉地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亲近自然,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迪和历史借鉴,这就是“道法自然”生态思想的现代社会价值所在。  改造客观、适应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兴修水利、保护环境,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在兴修水利方面,尊重自然就是尊重河湖的自然规律。经过数万年形成的自然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其结构、功能和过程都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在开发、改造河流湖泊的时候,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不能盲目地按照主观意志轻易改造,将人的意志凌驾于自然之上。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水利工程治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2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