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主编:应松年
页数:561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
ISBN:97878014005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片断:
规范
所谓规范就是指通过约定俗成所形成或通过明文规定所确
立的关于人们该怎么行为的标准、准则,因而,规范的基本特
征一是它的稳定性,即,使人们有所适从;二是它的反复适用
性,即,它不是针对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而是针对一般的人
和一般的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其行为规范尽管各种各样,但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知识性、智能型的技术性规范,它虽涉及
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但主要是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自己所创造的各种语言符号关系的程序、步骤、方法和技
巧的一些原则和传统,因而不直接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
基本上是价值中性、无道德评价的。另一类是社会性规范,它
主要是人在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关系时所遵循的行为
准则,是一种涉及人们之间利害关系,涉及人们感情、良知和
道德评价的一种价值非中性的规范。
在给技术性规范与社会性规范作出了上述界定之后,可以
认为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规范,即涉及人们之间利害关系
和道德评价的规范。这是因为导致社会冲突、产生社会讼争、影
响社会安定与和谐的主要因素是人们之间的利害关系。技术性
规范,如思维的逻辑规则、语言的句法规则、科学的研究方法
及工艺的操作规程虽然也会产生异议,但这些规范由于是价值
中性、造福整个社会的,争论者之间只是认识上的差别并无利
益上的冲突,一般不会因歧见而导致社会的冲突、影响社会的
安宁。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术性规范都与法律规范无
缘。那些服务于社会性规范的技术性规范,那些具有间接社会
性性质的技术性规范,都因其与社会性规范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而成为法律规范。比如:交通安全规则、生产安全规章、国家
的计量标准和数字通讯中的符号规则等虽不涉及道德评价,但
却直接、间接地涉及人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因而不同程度地具
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在国家的法律文件中,特别是程序法中,为
了确保社会性规范有效正确地得到实施,也有许多技术性的规
范,如法律概念的界定、法律生效的日期、管辖范围、审判程
序、证据收集的原则和方式等都因服务于相应的社会性法律规
范而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
(二)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法作为一种社会性规范由于涉及人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因
而是以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关系的配置为基本内容的。
所谓权利实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行为的一个自由区间,即
人们自主地决定是否从事某项活动,以什么方式去从事某项活
动的限度、范围和区间。权利同时意味着利益,即以自己的自
由不受他人干预地去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要求他人去满足自
己的利益。因而权利往往被称为权益。关于义务,通常的说法
是责成人们以特定的方式去从事某项活动的命令和制止人们以
一定方式从事某项活动的禁令,所谓“令行禁止”也。可以看
到,义务作为对自由的某种限制意味着某种利益实现的不能或
对他人的付出。所以,权利义务的实质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法就是通过设定人们在行为上的权利、义务来调节人们之间的
利益关系。
作者简介
本书是国家行政学院统一规划
的法学培训教材,由国家行政学院
法学部和九所地方行政学院的法学
教师共同编写。全书共分三编十八
章:上编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依
法治国、宪法和我国的刑事法律制
度;中编主要介绍行政法学和我国
的行政法律制度;下编主要介绍经
济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
全书以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指
导,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
国家为目标,以增强国家公务员的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
能力为主线,既突出重点、着重介绍
了行政和经济方面的法学理论和法
律制度,又照顾到法学知识的全面
性和系统性,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知
识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国家公务
员法学培训的首选教材,也可作为
广大行政领导干部自学之用。
目录
第一节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法的体系
第三节我国法制建设的有关问题
第二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节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原则
第二节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第三节依法治国的客观依据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宪法基本理论与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第二节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第四节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第四章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刑法概述
第二节犯罪与刑罚
第三节与国家公务员职务有关的犯罪
第四节刑事诉讼的原则制度和程序
中编
第五章行政法与依法行政
第一节现代社会与行政
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及分类
第三节行政法律关系
第四节现代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第六章行政主体
第一节行政主体概述
第二节行政主体的范围
第三节行政主体资格
第四节行政主体的法律规范
第七章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三节行政行为和行政程序的法律化
第八章行政立法
第一节行政立法在国家立法体制中的地位
第二节行政立法机关及其立法权限
第三节行政立法程序
第四节行政立法技术与行政立法的完善
第九章行政执法
第一节行政执法概述
第二节行政检查
第三节行政许可
第四节行政处罚
第五节行政强制
第六节行政合同
第七节行政执法的法制化、规范化
第十章行政司法
第一节行政司法概述
第二节行政复议
第三节行政裁决
第四节专门行政裁判制度
第十一章行政法制监督
第一节行政法制监督概述
第二节权力机关的监督
第三节司法机关的监督
第四节行政机关的监督
第十二章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法律制度
第一节行政诉讼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三节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
第四节国家赔偿法律制度
下编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事法律制度
第四节仲裁与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市场主体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公司法
第三节合伙企业法…
第四节外商投资企业法
第十五章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市场行为法概述
第二节合同法
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四节知识产权法
第十六章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第一节宏观调控法概述
第二节计划法律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法律制度
第三节预算法律制度
第四节税收法律制度
第五节金融法律制度
第六节价格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社会保障法概述
第二节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三节社会保险法
第四节社会救济法
第五节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
第六节劳动法
第十八章国际商贸法与我国涉外经济法
第一节国际商贸法及其作用
第二节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与国际经济贸易公约、惯例
第三节我国涉外经济法概述
后序
前言
公务员培训工作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建设高素质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有效途径,是保障
公务员队伍优化、廉洁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国家行政
机关精干高效的重要保证。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
立和实施,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正在逐步走上正规化的
轨道。面临国内深化改革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形势,党中
央和国务院对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
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全国九届人大二
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
家公务员制度,严格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政治
和业务素质”。这既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对
国家公务员素质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公务员培训工作指
出了明确的方向。
国家行政学院作为培训高、中级国家公务员的最高
学府和培养高层次行政管理及政策研究人才的重要基
地,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国家行政学院
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党
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
理干部队伍的要求和政府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配合国
务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咨
询三位一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
讲求实效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开放办学,不断探
索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新路。
自筹建十年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举办各种培训班
100多期,培训学员4600多人,培训范围逐步扩展,主
要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高级和中级国家公务
员,青年公务员,全国性公共机构和国有大型企业(集
团)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港澳高级公务员、高级管理人员。
培训水平不断提高,培训效果日益明显,在全国公务员
培训体系中努力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教材建设是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公务员培训的高起点和高标准要求培训教材必须
高质量、高水平。编写教材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
密结合中国政府工作实际,反映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
体现科学的理论内涵、现实的改革意识、可操作的实用
技能,适应全面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从目前公务员培训教材的整体水平看,仍不能适应各级
各类公务员培训的需要,更难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
职能后的培训需要。因此,编写一批高水平的公务员培
训教材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
国家行政学院自建院以来,十分重视教材建设,把
它作为学院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成立了院教材编审
委员会,加强对教材工作的指导,并强调教材建设应把
质量摆在第一位。根据公务员培训的特点和教学实践,
制定了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的教材开发计划。几年来,
学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吸收全国各相关学科
的知名专家联合攻关,编写出这套适合高中级公务员培
训的教学用书(含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资料三个
层次)。
这套教学用书的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级公务员任
职培训的相关课程,是在我院以往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
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完成的系列
教材。其内容新、体系全,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实际应用
价值,是当前公务员培训中不可多得的一套系统教材。
既可作为各级行政学院公务员脱产和在职培训教材、各
大专院校公共管理(MPA)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
大公务员自学进修参考用书。
该套教学用书在使用中还要不断修改完善。知识
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种以全
球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全新革
命,以及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将面临新的课题、
新的任务。公务员培训教材建设要牢牢把握时代前进
的脉搏,不断改进与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
务员培训教材体系。
张志坚
1999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