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路遇
页数:49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732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曾被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调阅,并指示中共中央常委人手1册。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之作为人口立法背景材料。在全国社科研究“十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三次表扬《中国人口通史》。认为“山东社科院的《中国人口通史》对中国人口历代人口发展状况机器经验教训的深入研究,被作为国家计生委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山东社科院的《中国人口通史》,进一步推动了人口学学科的发展”;“江总书记对山东社科院的《中国人口通史》项目非常关心,指示要加紧出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将《中国人口通史》以《成果要报》形式报中共中央、国务院。
作者简介
路遇,男,籍贯山东省汶上县,1937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委员、国家人口计划生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滕泽之,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人口学。出版有专著多项。其参加撰写的《中国人口通史》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获得山东省社科一等奖。此书为重印。
本书特色
本书为重印书,此次纳入山东社会科学院精品文库,获山东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被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调阅,并指示中共中央常委人手1册。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之作为人口立法背景材料。在全国社科研究“十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三次表扬《中国人口通史》。认为“山东社科院的《中国人口通史》对中国人口历代人口发展状况及其经验教训的深入研究,被作为国家计生委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山东社科院的《中国人口通史》,进一步推动了人口学学科的发展”;“江总书记对山东社科院的《中国人口通史》项目非常关心,指示要加紧出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将《中国人口通史》以《成果要报》形式报中共中央、国务院。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 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 关于历史人口考证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秦朝以前时期(约公元前170万年-前222)
第一节 三代以前(约公元前170万年-约前22世纪)
一 三代以前人口发展形势
二 三代以前的人口数量问题
第二节 夏、商、西周三代(约公元前21世纪-前771)
一 三代人口发展形势
二 三代人口数量
三 三代人口阶级构成
四 西周的人口管理
第三节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2)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形势
(一)社会变革促进了人口发展
(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兼并战争抑制了人口增长
二 战国时期人口数量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管理
四 从远古到战国时期的人口布局变化
第二章 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80)
第一节 秦(公元前221-前207)
一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和对人口的蹂躏
二 破坏性的人口大迁徙
三 秦朝人口数量
第二节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
一 西汉人口社会形势
(一)楚汉战争造成了重大的人口耗损
(二)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三)鼓励人口增殖的政策措施
(四)户口管理与人口统计
(五)汉武帝穷兵黩武造成的人口耗损
(六)流民问题
二 西汉封建制度对人口的影响
(一)封建的土地关系对人口的影响
(二)西汉赋税制度对人口的影响
(三)奴隶制残余对人口的影响
(四)早婚习俗对人口的影响
(五)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对人口的影响
三 西汉人口数量
(一)西汉初期
(二)文帝、景帝及武帝前期
(三)武帝末期及昭帝、宣帝时期
(四)西汉末期
四 西汉人口地理分布
第三节 莽新时期(公元9-23)
一 王莽改制加剧了严重的人口问题
二 王莽的对外战争
三 一场人口浩劫的降临
第四节 东汉(公元25-220)
一 东汉人口社会形势
(一)东汉政权建立过程中的人口耗损
(二)生产的恢复发展
……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265-589)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281-960)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907-1368)
下册
第六章 明、清时期(1368-1911)
第七章 民国时期(1912-1949)
历史的启示
附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