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屠岸等
页数:51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201147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座楼,一群人,一些书,一种文化。
在回忆与感念中,
定格时代与文学的记忆。
相关资料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 冯雪峰
我对文学青年的期望:不崇拜权威,不走捷径,不怕寂寞,不急于成名。有了稿费要领取,但不能把作品当商品。
——严文井
编辑要当出版家,不当出版商。
——韦君宜
人文社是藏龙卧虎之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多少友情、亲情、同志情、同事情、同道情、同好情,都是朝内 166 号大楼给我的恩赐!
——屠岸
这幢五层楼的建筑物,基本上就是一部固体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李国文
不管新旧,它始终都代表着中国出版界的高质量、高素养,它始终都是我们心中的庄严而崇高的文学殿堂。
——谢冕
每想起人文大楼总有种特别的感觉:温暖、智慧、从容。相信文坛不会忘记这幢大楼,它将永远矗立在当代文学史上。
—— 蒋子龙
本书特色
这本书缘起于一个至今未落到实处的消息——人民文学出版社大楼的搬迁。它是在“即将告别”的怅惘情绪下,由一群与这座大楼有关的人,为某一天必将消失的它,留下的见证和念想。
六十六篇回忆录,三百多幅珍贵老照片、老书影,定格时代与文学的记忆。
目录
目录写在前面 陈彦瑾 / 1忆大楼朝内大街320号的老景儿、旧事儿 罗君策 / 3喜 丧 屠 岸 / 15楼与人的记忆 李国文 / 21人文社招待所的房客 朱 正 / 24它是一座文学殿堂 谢 冕 / 27人文大楼的故事 蒋子龙 / 34那年我的朝内大街166号 丁 帆 / 41我与文学出版社的几间房子 刘文忠 / 50享受生活 刘会军 / 57在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 王培元 / 64棋逢对手 管士光 / 68四楼与三楼 李丹妮 / 73时光深处的记忆碎片 孙顺临 / 84中国文化的地标——朝内166 杨新岚 / 89后楼小记 郭 娟 / 99幽灵·眼睛 叶显林 / 104忆人事阅读冯雪峰 许觉民 / 109我与王任叔同志做邻居 张柏年 / 123于细微处见精神 周达宝 / 127聂绀弩的六个字 文洁若 / 134漫忆楼适夷同志 绿 原 / 140记忆严文井 孟伟哉 / 149记韦君宜 冯骥才 / 157你不可改变她 张 洁 / 164蒋路:编辑行的圣徒 王培元 / 171忆绿原 艾 珉 / 181青春期的人文社现编室 岳洪治 / 187他曾困于牢笼,他曾苦苦跋涉 郭 娟 / 197追忆张守义先生 谢施基 / 204记写出版社两位老人 王 晓 / 212怀念两位亡友 聂震宁 / 219亦师亦友忆老刘 管士光 / 224朝内166四人祭之一——冯海粟 刘国辉 / 230忆出版“文革”中人文社第一部长篇小说 《激战无名川》出版记 陈早春 / 239记忆中的几件事(1971—1975) 任吉生 / 246编书的故事 弥松颐 / 253“五四”文学著作编辑杂谈 白崇义 / 258《当代》,一个美好的记忆 孟伟哉 / 267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彦周 / 275这是我的幸运 王 蒙 / 278编辑日记摘抄 朱盛昌 / 280《文学故事报》创刊之初的故事 张福生 / 292何谓益友 陈忠实 / 302说说《白鹿原》在《当代》发表时的那些事 常振家 / 313朋友与书与出版社 张 炜 / 318邀请路易·艾黎出席冯雪峰纪念座谈会始末 张小鼎 / 321能不忆“选刊” 刘 茵 / 328我在外国文学出版工作委员会的一段时光 胡真才 / 337《牵手》——进入市场经济的一次大练兵 龚 玉 / 344朝内166号的《长征》 脚 印 / 349我与“名著名译插图本” 何 婷 / 354忆岁月零零碎碎的记忆 楼适夷 / 359大寿薄礼 舒 芜 / 379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说起 杜维沫 / 390为整理工作正名 刘岚山 / 395锦衣为有金针度 陈 新 / 401春风秋雨五十年 何启治 / 407文学进修班的故事 张福生 / 430朝内大街166号往事 王瑞琴 / 441回顾美术编辑室五十年 李吉庆 / 447回到:文学 胡德培 / 461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 宋 红 / 470在精神家园经受历练 魏新民 / 478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牌、分社的历史沿革 宋 强 / 494致敬,一六六! 廉 萍 / 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