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心上的日子-关于西和乞巧的情感人类学

封面

作者:宋红娟

页数:23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12699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心上”的日子:关于西和乞巧的情感人类学研究》:现在,她不用顾着谁。她可以自己待着,表现真实的自我。而这种时候,她常常觉得需要默想;不,甚至不要默想。只是默默地;独自待着。所有那些蔓延的、发光的、有声的存在和行为,现在都已消散;她在抽缩,带着一种庄重的感觉,缩成真的自我,黑暗中一个楔形的内核,而别人是看不见的。 

作者简介

宋红娟,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就职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民族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情感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特色

《“心上”的日子:关于西和乞巧的情感人类学研究》是一本情感人类学方面的民族志,尝试将西方情感人类学理论运用到中国的经验研究中,同时借此反思西方人类学对中国人情感生活的表述,并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对地方性概念–“心上”与”狂耍”。  《“心上”的日子:关于西和乞巧的情感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志考察对象为甘肃省西和县的乞巧,作者严格遵从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西和县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全书的主体部分按照西和乞巧的仪式过程依次展开,在关注鲜活的仪式参与者的前提下,西和乞巧仪式展示出了兼具祭神和娱乐的双重性,也展示出仪式参与者在不同生活情境中的两种相辅相成又充满张力的情感类型,即”定向性情感”和在本书中发现和命名的”非定向性情感”,从中可以看到西和人如何通过仪式活动释放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类似乞巧的其他文化活动来关注自己的”心上”。  《“心上”的日子:关于西和乞巧的情感人类学研究》在结论部分指出,”非定向性情感”的提出是强调要将人作为整体来看待,这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同时也在于指出情感自觉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体生成的可能性。

目录

引言      乞巧与”心上”第一章    田野情愫与情感的奥秘第一节    田野第二节    背景与词汇第三节    情感人类学第二章    日常生活与定向性情感第一节    家庭礼仪第二节    当地的人观第三节    女性想象与女性角色第四节    西和女性的定向性情感第三章    前奏:离开之梦的魔力第一节    站在门坎上第二节    多重奏的空间第三节    年龄组第四节    生活技艺的媲美第四章    开端:”乞巧娘娘”第一节    “看日子”:西和人的时间观念第二节    仪式中的集体情感第三节    社火与男人第四节    “集体情感”及其局限第五章    狂欢:”狂巧娘娘”与非定向性情感第一节    轻与重第二节    “心上”与”狂耍”第三节    “狂巧娘娘”第四节    耍社火第五节    非定向性情感第六章    落幕:”谢将”中的最后狂欢第一节    时间禁忌第二节    最后的狂欢第三节    “上台”狂欢?第七章    结语    乞巧与”心上”的人类学意义第一节    西和乞巧的多重维度第二节    消极情感与积极情感第三节    情感自觉与社会主体第四节    来自情感人类学的启示参考文献”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代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心上的日子-关于西和乞巧的情感人类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2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