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商人-(修订版)

封面

作者:傅国涌

页数:401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59105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掀开历史的一层层帷幕,这些曾叱咤风云大半生的企业家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个极富个性特征的传统。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造厂力求其快的“荣宗敬速度”,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穆藕初引入的科学管理法,刘鸿生用西方谚语概括的那些格言……这一切都是中国企业史上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是后世企业家值得珍视的遗产。

作者简介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作家,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在杭州家中读书写作,主要关注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传统等。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

  《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

  《追寻失去的传统》(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笔底波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金庸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7月

  《叶公超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历史深处的误会》(东方出版社2006年10月)

  《文人的底气》(云南人民出版所2007年1月)等。

  《过去的中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鹭江出版社出版

傅国涌,自由撰稿人,历史学者,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传统

作者以历史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度,用平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明清至中国建国,中国本土企业家的成长及兴衰

记录了张謇的大生集团、荣氏兄弟的申新集团、穆藕初与德大厂和厚生厂、范旭东和“永久黄”团队、刘洪生与其创办的企业集团、卢作孚和民生公司的成长与兴衰

本书通过对无数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从历史细节中寻找得以流传的经验

目录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作家,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在杭州家中读书写作,主要关注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传统等。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

  《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

  《追寻失去的传统》(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笔底波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金庸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7月

  《叶公超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历史深处的误会》(东方出版社2006年10月)

  《文人的底气》(云南人民出版所2007年1月)等。

  《过去的中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

目录

前言 追寻企业家的本土传统 // 001

一、我的追寻之旅 // 001

二、近代企业家的五个来源 // 004

三、外在因素:制度的不可抗力 // 007

四、内部因素:企业家精神 // 012

五、重温企业家的本土传统 // 014

第一篇

天地之大德曰生

——张謇和大生集团

一、世界地图上的“唐家闸” // 003

二、“机枢之发动乎天地” // 008

三、大生成功的五大原因 // 010

四、大生元老和张三、张四兄弟 // 013

五、第一次大生股东会 // 015

六、江北“小上海” // 018

七、大生二厂、三厂和副厂 // 021

八、通海垦牧公司 // 025

九、“父教育”和“母实业” // 031

十、“得尺则尺,得寸则寸”:从立宪到共和 // 036

十一、“中国有力的实业家” // 039

十二、“张南通”名副其实 // 041

十三、“伶工学社”:五线谱上的毛笔和钢笔 // 046

十四、“南通模式”和品牌“千生” // 049

十五、黄金时代的消逝 // 053

十六、大生失败原因:“二无二差” // 057

十七、“一花一谢皆关心” // 061

十八、“即此粗完一生事” // 064

第二篇

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

——荣氏兄弟和茂新、福新、申新集团

一、申新搁浅 // 071

二、实业部乘人之危:“可怜大王几被一班小鬼扛到麦田里去” // 078

三、四台石磨起家 // 082

四、“面粉大王”:“兵船”走向世界 // 087

五、“纺织大王”:“从衣食上讲,我拥有半个中国” // 090

六、荣宗敬的四项原则 // 095

七、雪上加霜:申新七厂拍卖风波 // 103

八、落井下石:宋子文的如意算盘 // 106

九、“劳工自治区”和“大无锡”之梦 // 108

十、“爱国之心,未敢后人” // 113

十一、“一生知己是梅花” // 116

十二、“雄才创业”和“老成持守” // 120

十三、办厂解决社会就业是积极慈善 // 124

十四、“大迷”和“二迷” // 128

十五、“有力量要贡献社会” // 132

十六、三足鼎立 // 139

十七、宁可牺牲个人保全事业 // 143

十八、“我是事业家,不是资本家” // 147

第三篇

穆藕初:手散黄金培国士

一、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第一人物” // 153

二、从德大、厚生到豫丰:佩六国相印 // 158

三、纱布交易所:没有股份的理事长 // 161

四、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 // 165

五、手散黄金培国士 // 168

六、毕生最得意之教育事业:中华职业学校和位育小学 // 175

七、昆曲未成广陵散 // 178

八、倡斗黄头鸟 // 181

九、从政非志趣所在 // 185

十、“新兴商人派”代表 // 189

十一、不知自己是延安统战对象 // 194

十二、苏州城外“穆家坟” // 196

第四篇

书生之见VS发财之念

——范旭东和“永久黄”团体

一、久大精盐公司 // 204

二、军阀绑票勒索 // 209

三、永利碱厂 // 213

四、纯碱价格战 // 218

五、“永利是高明的灯塔” // 222

六、“当了裤子也要办黄海” // 226

七、亚洲第一大厂 // 229

八、“新塘沽” // 235

九、“谁人肯向死前休” // 239

十、三条自我约束原则 // 243

十一、《海王万岁》 // 247

十二、社会的中流砥柱 // 251

十三、“三位一体”中的“李老太爷” // 256

十四、“三位一体”中的“国宝”侯德榜 // 259

十五、“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 263

十六、搪瓷杯盛着塘沽海边的沙 // 266

第五篇

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

——刘鸿生和他的企业集团

一:“O. S. 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纸了!” // 273

二、“想利用口袋中的现钞做点事” // 276

三、“火柴大王” // 278

四、“象”、“马”、“龙”之争 // 286

五、“煤业大王” // 290

六、“我并没有让我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 294

七、“企业大王” // 299

八、六个保镖和七只生鸡蛋 // 303

九、点金石:经营之道与用人之道 // 306

十、“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个人的才能” // 310

十一、“在上海我是大老板,到重庆变成小伙计了” // 313

十二、日落西山 // 318

十三、“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 // 322

第六篇

谁创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一、宜昌大撤退 // 331

二、药王庙创世记 // 336

三、“卢作孚神话”:小鱼吃大鱼 // 339

四、大制度和小细节 // 343

五、“公司魂”:民生精神 // 348

六、朝会和《新世界》 // 353

七、影响和帮助卢作孚的人 // 357

八、“你的跟班比你穿得漂亮” // 361

九、没有私产的总经理 // 365

十、读书和看戏 // 368

十一、“我从来不想过官瘾” // 370

十二、“选卢作孚做行政院长吧” // 374

十三、“这东西不男不女” // 377

十四、“民生公司的股票交给国家” // 382

主要参考文献 // 388

后记 // 399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商人-(修订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2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