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日)阿南史代
页数:330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5085038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古代遗留的树
在寻访北京地区历史古迹的过程中,我的最大收益之一就是见识了如此
之多气势不凡的古树。它们大多存留在昔日的佛教寺院或帝王行宫里,千百
年来受到了保护和敬重。在时光消磨和历史变迁中,往往只有这些树木存留
了下来,标志着旧址的所在。当我在北京城乡寻访古庙时,总是这些树伫立
在那里迎接我。一大片巍然挺立的松树,从远处深深的山谷里就能看到,所
以即使那里其他东西都已荡然无存,人们也会知道,它们守护着关于一个特
殊地点的记忆。
在整个北京地区,现存6000多株共29种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树。树龄最
长的是一些常绿树木,如柏树和松树。落叶的银杏树、娑罗树和国槐也可以
活到1000年以上。这些占树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颐,因为人们觉得它们身上具
有某种精神品质。这些树种经常会被选来种植在寺院、皇宫建筑和皇帝的陵
墓周围。相反,种在老百姓家里的树则一股是些开花的洋槐或者结果实的树
,如枣树和柿树。
这些分布在北京城郊各地的参天大树。构成了一幅关于北京往昔的地图
。我在造访这些地方的时候经常感到,如果这些树木能说话,它们定然会讲
述许多关于北京历史的激动人心的故事。我愿意将我与其中一些树木邂逅的
经过同大家分享,以此作为让它们歼口讲话和获得承认的一种方式。
譬如,中山公园里有两排粗壮的柏树,它们一路通向建于10世纪的辽代
必国寺旧址。树围如此之粗的树木在市区内非常罕见。尽管公园现在游人如
织,你仍然能通过树木辨别出这处寺庙遗址。它们强大的生命力令人敬畏。
地坛公园里也遍布古柏。人们晨练时,经常围住古树,从它们身上吸取
能量。许多柏树的树干上有着磨得非常光滑的树节,这是经年累月的人类活
动影响的结果。人们在树节上摩擦后背和僵硬的颈部,把树节蹭成了金褐色
。那些树一定也感受到了这种按摩,因而显得分外健壮。
北京的古树具有强烈的个性。无论在市内还是郊区,最古老的树木往往
会得到皇帝或当地人的敬重,并得到一些昵称,如“帝王树”、“柏树王”
、“拴马树”等。以此种方式向这些历史的活见证表达敬意,真是再好不过
了。
这些昵称通常描述树木的形态,例如,“卧龙松”的枝干全都横向伸展
;“香炉柏”的两个枝条就像两个把手连着圆形的树干。劳动人民文化宫有
一棵古柏,其虬曲的姿态会使人联想到“鹿回头”。
因为很多世纪以来北京一直都是首都,所以北京有许多种奇树,并引以
为豪。在皇家园林以及大的寺庙,园丁们有意识地修剪树枝,塑造出美丽而
独特的形状。还有其他品种的树木,其种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欣赏它们令
人叫绝的树皮或者露在地面以上的树根。
P12-14
作者简介
Virginia stibbs Anami,又名“吉霓”(Ginny),1944年生于美国,1970年获得日本国籍,改乞为阿南史代。曾与身为外交官的丈夫阿南惟茂大使及两个孩子一起在美国、日本、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中国居住。
阿南史代求学时主修东亚历史地理,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作为教师讲授东来历史、艺术史、佛教史、地理和社会学科课程。她著有《西町:文化的十字路口》(1982)一书,并持续为《中国国家地理》、《朝日晚间新闻 国际先驱论坛报》(日)、《法音》、《北京周刊》和《中国妇女》等报刊撰稿。
她用长达20年的时间研究北京的历史遗迹、古村落、古树和宗救圣地,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八次参加在中国和日本举办的摄影展,其中包括“千年古道:在今日北京寻找辽金遗迹”展览。
为了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历史,阿南史代曾与日本NHK电视台合作合拍摄了两部纪录片:《随历史学家阿南史代游千年北京,水与石之部》(2001)和《圆仁和尚:遣唐使的日记》(2001)。
目录
古树就是活的历史
引言
成双的树迎宾客
历史的孤独哨兵
北京最古老的树木
进香道旁的树
时代文物密藏器
御苑中的树
墓地的标志
树的昵称
装饰树
危难中的树
植树
石头:历史的回声
引言
北京古老的石头村
幸存的石碑
石头和庙宇
石桥
石兽
石径
石佛
石头与环境
滋养万物的水源
引言
龙与风水
周边的河
湖与皇家园林
几眼古井
令人心旷神怡的古泉
漫步古运河边
帝都水设施遗迹
珍贵的水源
跋
北京历史年表
地名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