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罗斯福宪法:第二权利法案的历史与未来

封面

作者:(美)凯斯·R.桑斯坦(Cass R.

页数:312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20663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让每一个穷人都过上体面的生活,免于匮乏、免于恐惧
 
权利意味着自由,但权利更意味着安全
没有食物或住所,也就没有真正的个人自由
 
它是罗斯福在“大萧条”时代的“宪法性承诺”
它是《世界人权宣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世界上的数十部宪法
它并非宪法,却捍卫着宪法最原初的正义和人类真正的自由 

作者简介

凯斯·R.桑斯坦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法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科学家,1954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1975)和哈佛法学院(1978),获得法律博士学位,此后曾担任联邦最高法院首位黑人大法官瑟古德·马歇尔的助理。自1981年起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在芝大常年担任卡尔·卢埃林法理学卓越讲席教授,受聘于法学院和政治学系。自2008年起,加盟哈佛大学法学院,先为菲利克斯·法兰克福特讲席教授,后升任哈佛大学罗伯特·沃姆斯利校级教授,曾担任奥巴马政府白宫信息和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2009-2012)。
    自1980年代初进入学界以来,桑斯坦著作等身,在宪法理论、政治理论和行为经济学领域都做出了开拓性和基础性的学术贡献。2008年加盟哈佛法学院时,时任哈佛法学院院长、现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艾琳娜·卡根称桑斯坦为我们这个时代“研究领域最广、作品最多、引证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法学家。自2000年以来,桑斯坦的著作陆续有了中译本,在中国学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者简介
毕竞悦  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曾做过图书策划人、《改革内参》执行主编等,现为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战略研究人员。曾被聘为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法研究所研究员。发表论文、评论数十篇,出版学术译著十本,参与编写清华版《新编外国法制史》、《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教材。曾翻译过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信息乌托邦》等作品。研究方向:能源与环境政策,公法与规制。
 高 瞰 法学硕士,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金融从业者,多次参与法学学术课题及著作的翻译工作。

相关资料

美国宪法中的权利法案(第一权利法案)提供了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基本权利,罗斯福倡导的第二权利法案虽然没有进入正式的宪法条文,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这样的宪法发达国家,第一权利法案所规定的政治权利和第二权利法案所规定的经济社会权利具有一个递进、演变的过程。对于今天处于巨变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而言,我们需要非常密切地同时关注第一权利法案和第二权利法案的内容,正像我们需要同时关注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一样。桑斯坦的这本著作为我们更好地审视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一个恰当的理论视野。
                            ——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自由观念和权利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之处在于,自由和权力的关系得以调和,政府从自由的威胁变成了权利的守护者,公共权力和公共政策成为推进自由的杠杆;同时权利的清单也逐渐加长,尤其是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分量不断增强。桑斯坦教授的这本书篇幅不大,通过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二权利法案”的重新发现和深入诠释,以法学家的独到眼光,清晰而精当地阐述了上述变化的由来及其意义。
——李剑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罗斯福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罗斯福新政既拯救了大危机中的美国,也在很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第二权利法案,从社会权利角度极大地丰富、成就了现代美国人权。本书是一部关于第二权利法案的名家名著,引人入胜。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第二权利法案”是一个真实的虚构。说它是虚构,是因为与成文的、作为美国宪法修正案而存在的“权利法案”相比,它不存在于宪法文本之中。说它真实,则是因为,作为罗斯福新政的纲领性总结,它有效地改变了美国的宪法实践,使此后的美国大大不同于此前的美国。当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4年1月11日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这个概念时,他不是把它呈现为自己的发明,而是把它表述为美国社会已然形成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权利意味着安全”;安全不仅包括人身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道德安全”。这就要求政府承担起积极义务,确保人人都能过上最低限度的有尊严的生活,因而得享“免于忧惧的自由”。显然,这要求政府更多地干预市场和社会生活,与宪法修正案前十条(即原初的《权利法案》)所保障的“消极自由”难免产生冲突。本书从历史和宪法理论等不同角度分析了“第二权利法案”的缘起、发展和现状,并将这种分析置于福利国家、规制转型和风险社会等大语境之中,不仅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破除理解美国时经常陷入的“自由主义迷思”,还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中国政治和法律当如何定位。
                                  ——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罗斯福新政时期是美国公法史上最令人激荡的宪法时刻,桑斯坦教授以如椽巨笔,围绕第二权利法案,对关涉福祉的法治转型、制度建构、政治改革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此书堪称美国公法史的杰作,有助于理解美国现代宪法中积极权利的肇始,理解美国福利行政的形成。对于思考中国公法的制度变迁史,理解中国当下所面临的民生保障问题,都不无裨益。
——胡敏洁,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特色

1944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发表了国情咨文演讲,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演讲。在演讲中,罗斯福根据民主界定了“安全”,认为“如果国内没有安全,世界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为了确保这种安全,他提出了“第二权利法案”——他认为的对于政治自由必不可少的经济权利。而过去六十年中的许多伟大的立法成就都源自罗斯福的愿景。以这个演讲作为起点,凯斯·r.桑斯坦表明,这些权利对于美国的持续安全至关重要。
这是一本富有野心的、意义深远的著作,主张重新认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宪法史和我们当前的政治图景。

目录

目录

1
导读:罗斯福与第二权利法案

导 论

第一部分罗斯福

第1章世纪演讲

第2章自由放任的神话

法律现实主义与真实的法律 /

罗斯福的现实主义 /

观念转变与宪法变革 /

协商民主 /

第3章正确源于错误:罗斯福的宪法秩序

事实、特征及其他 /

实践与理论 /

工作与安全 /

平民保育团 /

联邦紧急救济署 /

民用工程总署 /

公共事业振兴署 /

农业安全管理局 /

公共工程管理局 /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 /

全国劳动关系委员会 /

社会保障总署 /

业主贷款公司 /

新政违宪么 /

第4章第二权利法案的诞生

重新构思权利:“经济宪法秩序” /

“工作权”和“生存权” /

免于匮乏的自由 /

大西洋宪章 /

国家公共资源委员会 /

芝加哥的第二权利法案 /

自由与安全 /

第二部分美 国

第5章谜题和综述

世界各地权利一瞥 /

一个谜题 /

第6章地球上最古老的宪法

詹姆斯·麦迪逊的转变 /

公民和最初的权利法案:综述 /

首先是第二代? /

宪法的首次变化:四十亩地与一头骡子 /

宪法的第二次变化:新政及其后 /

宪法的第三次变化:司法解释 /

第7章美国文化和美国例外主义

何为例外主义? /

为何会例外? /

文化以及种族 /

新政立宪主义与文化变革 /

第8章美国的实用主义宪法

实用的和表达的宪法 /

这里没有期望么? /

问题和前景 /

第9章最高法院如何(几乎)悄悄采纳了第二权利法案

变化的美国宪法 /

起 始 /

保护权利的权利:诉讼和选举 /

免于绝境的自由 /

反革命 /

法律之路 /

第三部分宪法和承诺

第10章公民身份·机会·安全

理论与实践 /

原则和修正案 /

真实的和假设的版本 /

关 系 /

机 会 /

安 全 /

第11章异议:反对第二权利法案?

关于激励和懒惰 /

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 /

权利和利益 /

安全与硬化 /

税收和征用 /

第12章执行问题

优先级设置——以纽约为例 /

权利与资源 /

住 宅 /

法院说 /

健 康 /

问题解答 /

结语罗斯福不完整的胜利

附录一关于国情咨文给国会的信息,1944年1月11日

附录二《世界人权宣言》(摘录)

附录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摘录)

附录四各国宪法摘录

南非宪法(摘录) /

印度宪法(摘录) /

欧洲社会宪章(摘录) /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索 引

《雅理译丛》编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罗斯福宪法:第二权利法案的历史与未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2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