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戴长林
页数:376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18920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系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以及具体制度设计的参与者。
本书详细阐述了改革历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相关问题的理论思索、制度设计的架构考量以及改革走向的远景展望。同时,本书从全国各地法院选择若干典型案例,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常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阐释,可指导各级司法部门准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作者简介
戴长林 1956年生,江西省浮梁县人,法学学士,兼职教授。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一级高级法官,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江西省上饶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党组成员,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副厅级),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等职。主编、副主编《刑事审判方法》《网络犯罪司法实务研究》《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处理程序》《<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理解与适用》《量刑规范化办案指南》《量刑规范化案例指导》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罗国良 1969年生,湖南省邵阳县人,法学博士,兼职教授。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高级法官。曾做教师、律师。参编:《刑事证据规则理解和适用》《新刑事诉讼法法官培训教材》《刑事审判方法》《网络犯罪司法实务研究》《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处理程序》《量刑规范化实务手册》《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等。刘静坤 1980年生,吉林省四平市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现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法官。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研究会副秘书长,《侦查论坛》执行副主编。著有《法庭上的真相与正义》《美国侦查制度研究》,译有《犯罪重建》《司法错误论》,参编参译著作十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
本书特色
作者系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以及具体制度设计的参与者。本书详细阐述了改革历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相关问题的理论思索、制度设计的架构考量以及改革走向的远景展望。同时,本书从全国各地法院选择若干典型案例,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常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阐释,可指导各级司法部门准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目录
上篇非法证据排除制度i原理第一章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产生动因及历史背景(一)1979年至1996年期间治理刑讯逼供的主要措施(二)1996年至2010年期间治理刑讯逼供的法律探索(三)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二)中央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及配套制度第二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属性与定位一、非法证据的界定(一)现代证据规则的主旨:证据能力规则(二)非法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三)非法证据是因取证程序违法并且侵权而丧失证据能力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属性(一)传统证据规则:以证据的真实性为关注点(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正当程序和人权保障为关注点(三)《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中的一般性证据排除规则(四)附条件的瑕疵证据排除规则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定位(一)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定位的主要理论(二)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定位(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刑事程序的影响第三章非法证据的类型、认定标准与排除方式一、非法证据的类型与排除方式(一)非法证据的类型(二)非法证据的排除方式二、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与排除方式(一)刑讯逼供的认定标准与排除方式(二)威胁、引诱、欺骗的认定标准与排除方式(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认定标准与排除方式(四)指供的认定标准与排除方式(五)重复性供述的排除规则(六)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供述的排除规则(七)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排除规则(八)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九)非法技术侦查证据的排除规则(十)毒树之果的排除规则第四章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一、侦查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一)侦查阶段非法证据的排除(二)检察机关在侦查阶段依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三)侦查机关履行预审职能的部门依职权排除非法证据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原则性规定(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三)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后案件的处理三、庭前程序对排除非法证据申请的处理(一)程序启动(二)权利告知及申请时限(三)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初步举证责任(四)对排除非法证据申请的审查及处理(五)庭前会议对排除非法证据申请的处理四、庭审阶段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调查程序(一)庭前程序与庭审程序的衔接(二)对当庭提出的排除非法证据申请的审查及处理(三)证据收集合法性调查程序的性质和设置(四)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方式(五)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标准(六)法庭对证据收集合法性争议的裁判方式(七)非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排除程序(八)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调查(九)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裁决的裁判说理五、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裁决的救济程序(一)控辩双方对一审有关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处理结果不服的救济程序(二)二审期间首次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申请的处理(三)人民检察院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举证时限(四)二审程序中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调查及处理第五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审前程序改革一、侦查讯问程序的改革完善(一)规范侦查讯问程序的重要意义(二)侦查讯问程序的改革目标二、建立完善侦查取证的合法性证明机制三、建立完善侦查阶段的内部审核和统一出口机制四、完善检察机关对侦查取证合法性的监督机制(一)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程序的实质化(二)对侦查取证合法性的同步监督五、完善审前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保障机制(一)保障犯罪嫌疑人在审前程序中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二)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取有关办案人员涉嫌非法取证的证据材料的权利(三)探索完善犯罪嫌疑人不认罪案件的指定辩护制度第六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审判程序改革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庭前准备程序改革(一)庭前准备程序的预期功能(二)庭前会议的程序设计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庭审证据调查程序改革(一)证据收集合法性调查程序的重要意义(二)法庭调查阶段对证据的二步式调查程序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程序性裁判的程序(一)程序性裁判的重要意义(二)程序性裁判的基本程序四、非法证据排除与庭审实质化(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实现庭审实质化的重要意义(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庭审实质化的助推功能(三)程序公正观念虚化对庭审实质化的影响及解决下篇非法证据排除制度i案例·适用王志高贩卖毒品案——如何区分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真实性存疑证据排除规则王平受贿案——对存在部分讯问录音录像的案件,如何结合讯问录音录像审查判断讯问笔录的证据能力,以及如何把握疲劳讯问的认定标准王小华贩卖、运输毒品案——如何看待讯问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以及被告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申请,但公诉机关未能提供讯问录音录像的,对有关证据应当如何处理李松松强奸案——对未按照法律规定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如何处理,以及对采用诱导方式取得的被害人陈述应当如何处理冯善顺故意伤害案——侦查机关违反规定将被告人提押到看守所外讯问取得的认罪供述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以及被告人在办案场所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的认罪陈述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黄金东受贿、陈玉军行贿案——非法限制被告人人身自由期间取得的供述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陈琴琴故意杀人案——被告方辩称有罪供述系刑讯逼供和同监室犯人诱供所得时,如何结合办案单位提供的证据材料审查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以及排除非法证据后如何对案件作出处理陆武非法持有毒品案——如何把握被告人审判前重复性供述的排除规则郑建昌故意杀人案——被告方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申请,但未依照法律规定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的,法庭应当如何处理胡建荣贩卖毒品、容留他人吸毒案——对被告方在开庭审理前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情形,如何在庭前会议中审查处理证据收集合法性争议王龙年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枪支、弹药案——如何在庭前会议中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王大志等贩卖毒品案——被告人庭前有罪供述被依法排除,但当庭又认罪的,当庭供述能否予以采纳,能否直接作为定案的依据俄木尔各运输毒品案——如何依职权启动证据收集合法性调查程序;公诉机关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导致定罪证据不足时,能否撤回起诉赵金彪故意杀人案——法庭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存在疑问时,如何把握要求侦查人员或者相关人员出庭作证的条件,以及如何把握排除非法证据与案件处理结果的关系项廷武抢劫、故意杀人案——如何审查判断被告人供述和指认现场录像的合法性,以及关键证据的合法性存疑时如何把握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金晓鹏贪污、受贿案——被告人不服一审法院对证据收集合法性争议的处理结果,在二审期间再次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并提供新的线索或者材料的,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黄志坚等贩卖、运输毒品案——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判据以定案的证据系非法证据,依法排除有关证据后证据不足的,应当如何处理杨增龙故意杀人案——对于被告方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申请的情形,如何把握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责任,以及二审法院如何贯彻疑罪从无原则方卫、王晖故意伤害案——将犯罪嫌疑人从看守所提押到公安机关办公室,在冻、饿情况下长时间固定体位讯问致其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李佳明过失致人死亡案——审理涉外刑事案件时,如何把握国外司法机关对证据提出的使用限制?国外司法机关针对证据合法性的裁判结果对我国法院审判案件是否有拘束力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适用》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61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