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顾海良
页数:500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539134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而成的。为了更加深入地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境遇和未来走向,我社约请顾海良等国内一流专家开发了这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丛书。
本丛书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结合的视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参照,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为实践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国际战略等主要内容展开阐述。本丛书共分9册,分别是:《旗帜与道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特色与优势——中国政治发展之路》《文化强国之路》《社会建设——走向和谐社会之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创新抉择》《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之路》《强军之路》《中国国际战略的新视野》。
该丛书多维度、广视域地阐释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基础上的推进及其与当代中国的紧密关联,从而揭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实践运用及其基本经验,从而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为党的执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该丛书做到了理论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紧密结合,思想性、学术性和探索性的有机统一。该丛书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对党的执政理论的支持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丛书的作者较为权威,主编顾海良同志是中国著名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长期致力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各分册主编及作者均为该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雷声、张云飞,中央党校教授门洪华、辛鸣,国防大学教授、马列部主任黄书进,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武大人文社科院院长)、佘双好(武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颜鹏飞、丁俊萍、罗永宽等。
本丛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也是湖南省年度重点出版项目,武汉大学“985”三期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项目。
作者简介
主编:顾海良,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院长。
本书特色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凝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指引着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共产党人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精华,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过程中提升而形成。
理论的创新必将更好地指引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响应十八大的号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了更好地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境遇和未来走向,让理论创新向着更高的理性层次递进,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长期致力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顾海良先生组织该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结合的视界,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为实践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国际战略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顾海良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丛书(共9册),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结合的视界,直面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和中国发展实际,立足于观察、分析和解决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实际问题,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境遇和未来走向。丛书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着眼于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深层哲思,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理论发展,着眼于新世纪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趋势的影响,着力回应新世纪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进中的新情况新挑战,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解释力。
该套丛书力图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思想特质与本真精神真正渗透融入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中,同时力求在二者的视域融通中提炼出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以全面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其所显示出的学术旨趣和有益尝试,有助于“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就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而言,顾先生这套书无疑是很值得推荐的。这套书多维度、广视域地阐释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基础上的推进及其与当代中国的紧密关联,从而揭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实践运用及其基本经验,从而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为党的执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做到了理论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紧密结合,思想性、学术性和探索性的有机统一。这套书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对党的执政理论的支持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顾先生的初衷是力图将这套书打造成弘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国家水平的文化精品,将博大精深的十八大精神进行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并内化至本丛书各个章节中。这套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的研究成果,是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普通大众的出版物。因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成为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项目。同时也是湖南省年度重点出版项目,武汉大学“985”三期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项目。
目录
上篇绿色的选择
第一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
第二章建设美丽中国的创新视野
第三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理念
第四章建设美丽中国的辩证张力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永续未来
中篇绿色的向往
第一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目标
第二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经济目标
第三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政治目标
第四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文化目标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目标
下篇绿色的行动导语 上篇绿色的选择 第一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 第二章建设美丽中国的创新视野 第三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理念 第四章建设美丽中国的辩证张力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永续未来 中篇绿色的向往 第一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目标 第二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经济目标 第三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政治目标 第四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文化目标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目标 下篇绿色的行动 第一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科技支撑 第二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教育支撑 第三章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支撑 第四章建设美丽中国的群众路线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的远大理想 后记
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