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永生
页数:376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39609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汶水汤汤》编辑手记
泰山脚下的大汶河离我的家乡不是很远,对我来说,大汶口文化并不陌生。《诗经》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即是汶水风情的较早描述,也是华夏先民在这片丰腴沃土上繁衍生息,孕育悠久灿烂文明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编辑,我有时想,什么时候能出版一部专门描述大汶口的作品,是一件幸事。没等待多久,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胡永生。他告诉我,他是汶河岸边的人,曾创作过多部文学作品,即将完成的一部小说作品就是以汶水两岸为地理背景和大汶口文化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反映家族往事的长篇小说。我喜出望外,即刻要来书稿,匆匆读完几页,立刻被书稿中浓浓的乡土气息,流畅的文笔,深厚的笔力折服。书稿30多万字,对于一部想描述几代人的生活,反映家族变迁的作品来说,篇幅不算长。我担心人物和故事都是粗线条的,情节不够曲折,不吸引人。读完书稿,我才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胡大正、吉昌、陈千、继芳、李大等个个性格鲜明,或恨或爱,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作品的最初书名叫《大汶口》,这个名字有点具象,且无法涵盖一个家族的百年历程,尤其是社会的变迁过程。经与作者多次沟通,最终定为《汶水汤汤》。这样,作品一下就生动起来,汶水流动的声音跟时代变迁的声音一起奏响那部古老的琴弦。
《汶水汤汤》的构思比较宽阔,结构也比较巧妙,结合了《诗经》《史记》等经典文化元素,作品能够把这些表层的东西融入现实生活,直抵人性深处,其价值恰在这方面让我动心。主人公胡大正是一个医生,可是在面对生活的诸多磨难后,终于悟到,作为一个外乡人,要想在汶河岸边的新甫镇扎根,必须真正把自己融入这片土地,融入周围的人心中。就如作者在后记里坦言,一个人或一个族群一般要经历一个“扎根、生长、流变、癫狂和更生”的生命过程,在经历洋鬼子染指大汶口后陈胡公祠的劫难,以及后来拆文庙、砸祠堂、掘古坟、翻老账等荒唐事件后,胡大正看清了这个世界就跟一个人似的,一直是疾病缠身!他还懂得要治好病人的病,首先要治好自己的心病。话不多,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所以,他在苦苦寻找治病良方,认识到治疗这个社会“病人”,需要让跳动的内心安静下来。最后决定把自己的传世秘方公之于众,让人们学会自我治疗。
《汶水汤汤》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汶河历史文化、考古成果和民俗民风内容的乡土作品,其对典型人物及人性复杂性的探索,也超越了普通的家族小说,因此它是厚重的深刻的。虽然作品在描述的细处还不够周延,在人性的挖掘上还有待深入,但是,作品所涵盖的信息量,所表达的主题,足以支撑起一部史诗!
作者简介
胡永生,山东新泰人,作家,编剧,著有长篇小说《基层法官》、电影文学剧本《最后的宣判》、散文集《从鲁地出发》等。
相关资料
传统叙事的厚重底色,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情,一反当今浮躁文风,既有主流文化的特质,又有时尚阅读的元素,风格沉稳,文笔舒展,性格鲜明,是近年来少见的家族文化作品。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家族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在典型的鲁中地理环境与浓重的民俗民风的氛围中,叙述清末至当代陈胡两家四代人的恩怨情仇;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与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下,展示出四代人的生存状况与人性的自然形成、扭曲变幻、顽强向善的发展轨迹,揭示出仁义礼智信乃是人性的光明与生存发展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