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金林
页数:3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101576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网络技术不仅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从某种意义而言,也彻底变革了我们的生活模式。网络社会时代,不仅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了,最根本的是话语权力结构和舆论生态的巨大变革。光速传播的信息、非中心化的话语互动、权威舆论场与草根舆论场的冲突,使得有关政府负面信息极易受“群体极化”规律影响而雪崩式扩散,导致重大政府舆论危机,严重影响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从根本上危及政府执政能力。本书从话语权结构变迁与舆论生态变革分析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的角度探讨网络时代政府形象管理策略,推进了政府形象管理的理论研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对策建议。
本书特色
谢金林,1973年生,祖籍湖南湘乡,江西莲花人,200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与政治传播。现为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与网络舆情相关研究项目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cssci期刊公开发表有关网络政治学术论文15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篇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全文转载,多篇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
杨维东,1973年生,法学硕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工商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政府社会舆情治理策略研究”、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社会化媒体时代科普宣传的社会化路径探释”等省部级课题8项,参研16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理论与改革》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7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网络舆论研究:背景考察、内涵界定与特质分析一、网络舆论的背景考察: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图景二、网络舆论的内涵界定:互联网时代的话语谱系三、网络舆论的特质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情境四、结论与思考第二节 网络舆论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一、网络舆论研究的国际扫描:多样中的统二、网络舆论研究的国内审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网络舆论研究的述评和未来展望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网络传播革命第一节 互联网的历程:从webl.0到web2.0一、现实的神话:网络力量有多大二、互联网诞生及其社会意义解读三、从webl.0到web2.0第二节 微时代:现时的花絮一、“小微博”如何成就“大时代二、微时代的意见领袖及其对微博话语场的影响三、微时代网络舆论的新特点第三节 改变的话语权:理解互联网社会意义的关键一、何为话语权二、网络环境下话语权革命三、话语权变革的政治社会意义 第三章 理解网络舆论第一节 网络公共领域:网络舆论发生的场域一、“公共领域”概念发展史: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二、公共性:公共领域的核心三、网络公共领域的公共性及其限度第二节 网络舆论生态:网络舆论形成的内在机理一、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二、网络政治舆论生态的内在机理三、网络政治舆论生态失衡根源第三节 网络社会心态:网络舆论的社会动力一、转型时期社会心态失衡的表现二、不平衡的社会心态网络空间宣泄手法三、良好的网络社会心态培育对策 第四章 网络舆论危机的根源与特点第一节 网络舆论危机的概念及其内在机理一、网络舆论危机概念界定二、网络舆论危机的双重影响三、网络舆论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及其特点第二节 网络舆论危机的根源一、网络舆论危机根源的政治学解读二、网络舆论危机的传播学解读三、网络舆论危机的社会学解读第三节 网络舆论危机发展周期及其特点一、潜伏期:隐蔽性舆论二、发展期:无序群体舆论三、爆发期:强势领袖舆论四、高潮期,其特点是疯狂的舆论五、衰退期:舆论逐渐回落 第五章 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形象传播困境及策略选择第六章 网络社会治理: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前提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网络舆论危机下征服形象管理研究》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61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