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晏月平//吕昭河
页数:32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98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运用4次人口普查资料——“三普”至“六普”,从民族人口的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民族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预期,并以宏观、中观和微观多重视角进行研究与实证分析,探索民族人口发展的系统运行与演化进程。在系统分析民族人口总体发展状况、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全面地研究了民族人口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详细探讨民族人口系统发展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关系演变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改善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等方面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制约因素,系统解释民族人口发展对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意义。
作者简介
晏月平,1972年出生,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法学博士。现任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为该校社会学、人口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专业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多项第一最、国际合作与省级科研项目,在《人口研究》、《人口与发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的最作有:《当代中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人民出版社)、《中国艾滋孤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等。 吕昭河,1956年出生,男,汉族,云南宣威人,经济学博士。现任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等相关专业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经济学动态》、《人口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兼论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制度约束》(云南省百人百部丛书)等专最4部,参最多部。
本书特色
晏月平、吕昭河编最的这本《民族人口通论》充 分运用4次人口普查资料——“三普”至“六普”, 从民族人口的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资 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民族人口发展的历 史、现状与未来预期,并以宏观、中观和微观多重视 角进行研究与实证分析,探索民族人口发展的系统运 行与演化进程。在系统分析民族人口总体发展状况、 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全面地研究了 民族人口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详细 探讨民族人口系统发展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关系演变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改善 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等方面面临的各种困难和 制约因素,系统解释民族人口发展对资源开发、生态 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民族人口学概念体系、理论框架与方法论 第一节 引言 一 民族人口学:对中国理论传统的解释 二 人口人类学:新的理论视角与学科交融 第二节 概念体系 一 人口学概念与延展 二 民族学概念与渊源 三 民族人口学概念新解 第三节 理论框架 一 民族人口学理论阐释 二 人口人类学理论预设 三 民族人口学理论与再思考:理论综合与借鉴 第四节 方法论第二章 民族人口自然系统的关系及运行 第一节 民族人口自然系统关系 一 人口自然系统的理论阐释 二 民族人口自然关系系统 第二节 民族人口自然结构变化 一 民族人口规模变化 二 民族人口数量变化 三 民族人口粗出生率变化 四 民族人口粗死亡率变化 五 民族人口性别比变化 六 民族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变化 第三节 民族人口再生产系统关系与运行 一 人口再生产的理论阐释 二 民族人口再生产转变阶段及特点 三 民族人口再生产转变阶段与类型划分 第四节 民族人口自然系统运行 一 民族人口生育行为及生育状况 二 民族人口死亡模式及影响 三 理论思考第三章 民族人口宏观系统的关系与运行 第一节 民族人口经济系统关系与运行 一 民族人口经济系统 二 民族人口经济结构 三 民族人口经济运行 四 民族人口的劳动与就业方式 第二节 民族人口社会系统关系与运行 一 民族人口社会系统的关系 二 民族人口社会系统结构 三 民族人口社会系统的运行 第三节 民族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关系与运行 一 人口资源环境系统关系解析 二 民族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状况 三 民族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协调运行 四 民族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第四章 民族人口微观系统的关系与运行 第一节 民族人口的婚姻关系 一 婚姻选择的人口学通观与探微 二 婚姻行为的变迁与分析 第二节 民族人口的家庭结构关系 一 家庭结构的人口学解析 二 民族家庭结构转变的微观机制第五章 民族人口中观系统的关系与运行 第一节 民族社区人口系统 一 人口系统机制与运行 二 社区及社区人口中观系统 三 民族社区人口系统机制与运行 第二节 民族乡村社区人口系统 一 民族乡村社区人口系统机制与运行 二 民族乡村社区人口的社会变动缘由 第三节 民族城镇社区人口系统 一 民族城镇社区人口系统关系解释 二 民族城镇社区人口的形成及特点 三 城镇民族社区人口系统的运行第六章 民族人口系统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 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 一 民族人口地理分布特征 二 民族人口再分布现状及特征 第二节 民族人口城乡分布 一 民族人口城乡分布现状及特征 二 民族人口城乡变动机制 三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选择 第三节 民族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一 民族人口的流迁:传统方式的解释 二 民族人口的流迁:现代进程的解释 第四节 民族人口的非自然增长 一 民族人口增长与非自然增长 二 民族人口非自然增长因素第七章 民族人口发展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 一 少数民族村寨调查所反映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 少数民族村寨的基本养老模式 三 少数民族村寨养老保障问题 四 相关思考 第二节 从传统理性到现代理性: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人口生育行为分析 一 理论应用与分析前提 二 少数民族村寨人口生育行为理性分析 三 相关思考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人口转变与现代化 一 人口转变与现代化内涵 二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态的族别比较第八章 民族人口发展前景与预期 第一节 民族人口系统运行:均衡目标 一 民族人口发展系统 二 民族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模式 第二节 民族人口发展:判断与标识 一 民族人口发展的标识:内生性人口发展 二 社会发展系统中民族人口内涵 第三节 民族人口现代化:思考与启示 一 内在动因 二 外在条件 三 变化特征 第四节 未来预期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