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拔萝卜-小小艺术家.艺术手工DIY-Step1-2

封面

作者:(俄)阿·托尔斯泰原著;(韩)金振洛

页数:10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02218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拔萝卜》名画名著绘本本书包括五部分内容:1. 名著故事:本书以绘本的形式讲述了《拔萝卜》的名著故事,以西方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绘画风格为蓝本,完成了《拔萝卜》故事的所有插画。2. 画家简介:本绘本故事之后对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生平及风格做了简单介绍。3. 作家介绍:本书对名著故事的作者生平及故事背景做了简单介绍。4. 画家代表作:本书展示一幅印象派大师高更的原作品,详细分析画家的绘画风格。5. 读后思考:本书既有故事的启迪和感悟,又有对故事情节和绘画风格的感受与思考练习。《拔萝卜》幼儿活动用书(含手工材料包)根据《拔萝卜》名画名著绘本所作,以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美术作品为中心,设计相应年龄段幼儿能够理解和开展的活动课题。 《拔萝卜》教师/家长指导用书介绍高更的作品、风格、绘画特点与技巧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名家名画,方便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作者简介

关于画家和画风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年)高更是法国的著名画家,1891年,他去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并在那里画画度过了余生。在成为画家之前,他曾在巴黎做股票经纪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那时,高更就已经对美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还收集了一些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不过,他真正决定要成为画家是在35岁左右。高更不愿被一些固有的规矩束缚,他将家人送到妻子的故乡,而自己跑到了乡下每日作画。他的画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景象,而是由内心情感勾勒出的一幅幅画卷。因此他的画作与别人眼中的真实形象有很大的出入。高更在世时,他的作品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高更也总是感叹别人不懂欣赏自己的画作,最后孤独、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可是在今天,人们却认为他的画作表现手法独特,色彩浓郁鲜明,画中充满了异域风情,并对他丰富的想象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画风特色:全新而独特的表现手法,充满异域风情的浓郁色彩。关于作家和作品阿?托尔斯泰 Alexei Nikolayevich Tolstoy(1882—1945年)俄罗斯文学、语言大师阿?托尔斯泰于1882年出生于俄国萨马拉省尼古拉耶夫斯克城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位军官,母亲是一位作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在彼得堡工学院学习,后中途离校,开始进行文学创作。阿?托尔斯泰是公认的俄罗斯文学、语言大师,他善于描绘大规模的群众场面,安排复杂的情节结,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苦难的历程》三部曲和《彼得大帝》就是这样的鸿篇巨作。阿?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在长达40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亲身经历了国家和世界的重大历史变革。他不仅善于创作长篇小说,还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给孩子们写过许多童话,对推动俄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功绩卓著。他编写的童话集有《喜鹊的故事》、《金钥匙》等。阿?托尔斯泰对儿童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整理加工了俄罗斯民间故事,他编写的《俄罗斯民间故事》中收入了50多个动物童话故事和7个儿童神话故事。《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是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书中反映了苏联十月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作者曾说:“《苦难的历程》就是作者的良心所经受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丧和振奋的历程,是对整整一个巨大时代的感受。这个时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才告结束。”改编者金振洛,韩国首尔大学教授

本书特色

《拔萝卜》名画名著绘本本书包括五部分内容:1. 名著故事:本书以绘本的形式讲述了《拔萝卜》的名著故事,以西方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绘画风格为蓝本,完成了《拔萝卜》故事的所有插画。2. 画家简介:本绘本故事之后对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生平及风格做了简单介绍。3. 作家介绍:本书对名著故事的作者生平及故事背景做了简单介绍。4. 画家代表作:本书展示一幅印象派大师高更的原作品,详细分析画家的绘画风格。5. 读后思考:本书既有故事的启迪和感悟,又有对故事情节和绘画风格的感受与思考练习。《拔萝卜》幼儿活动用书(含手工材料包)根据《拔萝卜》名画名著绘本所作,以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美术作品为中心,设计相应年龄段幼儿能够理解和开展的活动课题。 《拔萝卜》教师/家长指导用书介绍高更的作品、风格、绘画特点与技巧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名家名画,方便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拔萝卜-小小艺术家.艺术手工DIY-Step1-2》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1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