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美国的焦虑-一位智库学者对美国的调研手记

封面

作者:王文

页数:33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101579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山里走出的国务委员  缘何差点被40元钱拦在大学门外
十年战略对话  如何巧妙地斡旋于各大国元首和政要之间
 
外界评他是中国的基辛格  基辛格视他为最好的朋友
普京完全赞同他的看法  萨科齐说他厉害得不能忽视
 
◎ 好看的大国外交风云录
    戴秉国曾任国务委员,负责外交战略,直接对中央负责。他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所回忆的外交生涯中的人和事,是有独特视野和思考的。他所主持的十年战略对话,就是针对重大、全局、深层次的问题展开对话。比如:中美如何看待对方?朝鲜要不要核?怎么看“台独”?日本首相能不能去那个靖国神社?都是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敏感问题。里边很多内幕、细节,涉及很多大国元首和政要。而且,戴秉国是一位有风格的外交家,朴实坦诚,人缘很好,但他敢干敢说,硬得起来,经常“玩大了”,也不喜欢空话套话走过场。这本几乎都是大白话的书,充满让人惊呼hold不住的精彩。
 
◎ 感人的个人成长史
戴秉国出生于贵州印江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自幼生活贫苦,作为当地唯一一个考上外省大学的学生,却差点因为40元的学费没上成大学。为了这40元学费,瘦弱的他光着脚,忍着痢疾的折磨,步行几个300里地。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在重要谈判之前他都干些什么?原来也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有下属准备、一路风光。他也睡不着,要来来回回想,设计开头结尾。这种成长经历对于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人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 谈判谋略经典示范
    戴秉国的谈判对象,包括当今世界的老大美国、中国曾经的老大哥俄罗斯、和中国剪不断理还乱的日本、让全世界都头疼的朝鲜,可以说个个都不好惹。而且他去谈美国的时候,人家根本不承认和你是战略关系,中日也因为那个参拜问题陷入僵局了,朝鲜半岛呢连续发生了三次大的危机,问题之复杂,简直难以想象。他在其中展示着高超的战略眼光和谈判技巧。和什么人谈?采取什么策略?何时硬?何时软?分寸都得拿捏。这些对话,对于大到国家层面的谈判,小到公司、个人的商务谈判和交流,都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理事,新浪财经、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曾任 《环球时报》 编委 (主管评论)和社评起草人,2011 年“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2013 年初,参与创办新型智库人大重阳。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智库人物”(中国网), 2015年,获中国政府网“杰出作品奖”。
出版过《大国的幻象》《十问中国梦》  《世界治理:一种观念史的研究》  《政治思想中的国际关系学》《真话中国》《金融是杯下午茶》《G20与全球治理》等专著、译著、编著20余本。

相关资料

王文是一位近年来多次近距离观察美国动向的中国青年学者、一个新型智库的领导者。他的亲历式深入思考和评论,值得关心中美关系的人们认真阅读。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王缉思

一位年轻智库领导人兼学者,利用旅途中的点滴时间,将走访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细录下来,呈现给读者。从平实但又不失激扬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眼观美国、心系中国的情感和立足当今、放眼未来的视野。
——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少将  姚云竹

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影响世界和平大局。两国有识之士高度关注中美智库的思维变化。作为中国新一代智库的代表人物,王文近年来奔走于中美之间,交锋交流交融,为增进两国相互理解进行独特的探索。他在本书中披露的大量第一手信息是美国研究的最新展现,足以引起讨论和思考。值得一读,特此推荐这本《美国的焦虑》。
——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美国学会会长  黄仁伟

曾两次与王文赴美国观摩大选,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研究这个规模巨大、意义重大的政治实践活动。这本《美国的焦虑》是对那些观察的总结,也是对规律的探索,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  房宁

在王文是研究生阶段时我们就相识。10多年,看着他从一位年轻记者成长为资深学者,飞奔于世界各地,与全球政要名流对话,洞悉国际局势变迁。这本《美国的焦虑》汇集着他多年来对美国的亲历观察,开卷有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阮宗泽

本书特色

《美国的焦虑》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前《环球时报》编委,评论执笔者之一王文多次访美的手记。王文曾是中国传媒舆论旋涡中的人物,现在则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这样一家新兴智库扮演智囊角色。这书稿就是王文院长以记者、学者的不同身份多次访美,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深度的接触和理性的思考。书中观点独树一帜,立场鲜明,倡导理性面对中国发展中的复杂问题。本书分为“2008年访美:‘八旗子弟’或梦想国度”“2010-2011年访美:把美国当参照系”“2012年访美:感悟与对话”“2013年访美:美国对中国还剩多少优势”“2015年访美:美国对中国的焦虑”“中美会有战争吗?”“中美会有战争吗?”“世界能分享中国梦吗?”,共七部分。

目录

绪论

否思美国崛起,再视中国优势

美国崛起的真实逻辑

从美国崛起逻辑中汲取中国营养

看美国,要坚持中国本位

第一章

2008年访美:“八旗子弟”或梦想国度

一、在三万英尺高空的记录

二、美国人咋那么幸运

三、中国:他国的另一个依靠?

四、美国人像八旗子弟

五、在肯尼迪被暗杀地感受美国恩仇

六、不想再来得克萨斯州了

七、有些地方是不能与美国比的

八、纽约可能是中国的反面教材

九、纽约最大的毒瘤是什么

第二章 2010—2011年访美:把美国当参照系

一、感受不到的美国“入侵”

二、中美冲突2.0

三、中美智库:差别,还是差距?

四、中国急需世界级的评论家

五、中国媒体软实力何时崛起

六、拉登的死拯救了奥巴马?

第三章 2012年访美:感悟与对话

一、留京看十八大,还是赴美观大选

二、移民美国:中国崩塌,还是中国延伸?

三、通州的“狂拆迁”与旧金山的“不掩丑”

四、泛美国化模式的中国批判

五、星条旗,还是美国团结的强心剂?

六、在哈佛主讲中国后的震惊

七、揭私中国,西方媒体占不了便宜

八、仍需向美式选举民主说不

九、大选中的美国总统像个大主教

十、注意,美国可能在复苏

十一、美国兴衰与民主体制是两回事

十二、 中国变富,美国会受益吗?

十三、改革是中美两国共同要务

十四、13亿人的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十五、 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寻找“活路”

第四章 2013年访美:美国对中国还剩多少优势

一、为什么、怎么样“去美国化”?

二、美国对中国还剩多少优势

三、美国人是规训出来的

四、“中国土豪,交个朋友吧?”

五、与北京比,华盛顿太大

第五章 2015年访美:美国对中国的焦虑

一、中美会有大冲突吗?二、中国是美国的全球合伙人?

三、中国不是“东郭先生”,美国不是狼

四、对谈百余美国精英,感受习访美之微妙

五、中国将强未强,美国似衰未衰

第六章

2016年访美:亲历美国对华的空前纠结

一、大选中亲历美国“对华纠结症”

二、从美国大选看中国“两会”

三、是时候提“金融强国”战略了

四、 炮制“中国崩溃论”的后果

第七章 中美会有战争吗?

一、战争在东亚爆发的可能性在加大

二、中美海战,还是中国的海洋梦?

三、从挨打、挨饿到挨骂

四、非军事化的战争骚扰着“中国梦”

五、中国不畏战,也不求战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美国的焦虑-一位智库学者对美国的调研手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1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