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淑娉
页数:445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71050563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百年的历程,自严复1901年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以来,几代前辈学人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使人类学在华夏大地地传播,成长,生根,发芽几番几雨,茁壮成长,人类学是一门改革和发展的学科,它以探索人类文化的奥秘为使命,在文化多元的时代必奖不断显示出她的独特魅力。
经历几代学人辛勤耕耘和学界对人类学理论的探索、反思,中国人类学者创建中国人类学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要形成中国特色的人类学,在使中国人类学立足于世界同行之林,要使我国人类学实现从边缘到中心的转移,不仅需要我们及时了解全球最新学术翅态和学术成果,把握人类学发展的大趋势,同时需要我们真正消化前辈学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使人类学更好地与中国的文化特色和学术传统相结合。随着全球学术文化交流的日益叔繁,学术发展的势头一日千里,理论流派日新月异,整理老一辈人类学家的著作,引进和翻译国外学者的著作,出版新的研究知识论著,必须齐头并进,刻不容缓,只有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博采众长的土壤下,通过全国学者的通力合作,厚积薄发,才能催生于人类学的中国学派。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作为中国大陆复办的第一个系,承担科建设的重任,义不容辞。我们计划出版《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文丛》,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
黄淑妯,女,1952年北京燕京大学毕业。1952年-1987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工作,现任中山大学在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撰写的专著获多英奖励。其中《原始社会史》(副主编)获教育部1988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与龚佩华合著)、《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主编)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届(1998)和第三届(200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1年出版《广东世仆制研究》(与龚佩华合著)。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文化人类学理论探寻
论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学的社会进化观及其批评的辨析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进化学派的人类学与马克思——读《马克思人类学笔记》
童养媳婚不能为韦斯特马克的“性嫌恶论”辩解——读《韦斯特马克的复活》有感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原始社会史研究的贡献
略论亲属制度研究——纪念摩尔根逝世一百周年
关于早期婚姻家庭形态研究的几个问题
民族学人类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发展我国的民族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中国民族学要有自己的特色
从西方学者看中国民族学说起
民族识别及其理论意义
Thecriteriaofethnicldentificationinchina
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创新
论环状联系婚与母方交错表婚
中国人类学尖流探溯
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人才
略谈民族文化特点研究
我的人类学人文观
少数民族“异文化”调查与研究
拉祜族的家庭制度及其变迁
改革开放中的两个苗寨的变迁——黔东南西江、金井苗寨调查报告
寻找失去的文化——玛卡印第安保留地考察记
文化变迁与文化接触——以黔东南苗族与美国西北海岸玛卡印第安人为例
重访山犁畲村再谈民族认同
汉民族“本文化”调查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