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环海,沈玲著
页数:239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50254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了心理分析、人格理论、文学隐喻、语言符号学、互文性理论等跨学科的前沿理论, 对中国香港地区的著名作家金庸, 台湾地区的著名作家朱天心、文学巨将杨逵、著名诗人路寒袖, 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与诗歌, 大陆著名文学评论家钱钟书和台湾知名作家龚鹏程的文学
作者简介
方环海,文学博士,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西方汉学、诗学等。 沈玲,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华文文学等。
本书特色
方环海、沈玲著的《文本的符码》运用了心理分析、人格理论、文学隐喻、语言符号学、互文性理论等跨学科的前沿理论,对中国香港地区的著名作家金庸,台湾地区的著名作家朱天心、文学巨将杨逵、著名诗人路寒袖,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与诗歌,大陆著名文学评论家钱钟书和台湾知名作家龚鹏程的文学研究等一系列文学名家的文本作品进行了解读。本书出版的意义在于为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小说和诗歌文本的意义提供一些专业化的解读视角,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学文本的深层价值与艺术价值。本书为相关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具有独创性,很有特色。
目录
一、心理空间框架与场景
二、场景的认知
三、作品中的场景空间
四、场景的三度空间
第二章 阴阳分裂——金庸小说中的风流男侠研究
一、民间故事中的采花贼
二、金庸小说中的采花贼
三、放纵与压抑:采花贼的主动与英雄的被动
第三章 女也疯狂——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变态心理研究
一、变态的心理因素
二、变态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 “孤儿”原型——金庸小说中英雄的成长模式研究
一、民间故事与中西方英雄的身世同构
二、英雄的成长及其文化隐喻
三、孤儿症结与归宿的依恋情结
第五章 心智迷失——金庸小说中狂狷人格塑造的集体重复
一、重复与狂狷人格的认知
二、“隐居退守型”狂狷人格
三、“走火入魔型”狂狷人格
第六章 猫族隐喻与都市生态——以朱天心《猎人们》为中心
一、猫族:作为“猎人”的生态无意识
二、朱天心的生态位:“我”也是一只猫
三、都市猫族的生存状态
四、“猎人们”:猫族隐喻的意义通达
第七章 诗意,穿越于“四维”语义空间——路寒袖诗歌文本的语义风格解读
一、诗歌语义的描述风格分类
二、诗歌文本的语义修饰表现
三、诗歌语义四维空间的构建
第八章 论杨逵的“三位一体”文学观——以《书信集》及其创作的互文性为视角
一、“文学是人生的反映”
二、文学的社会功用观
三、文学语言的大众观
第九章 “言意之辨”与符号阐释的语义解构——钱钟书学术文本解读的一个视角
一、语言符号的“正名”
二、符号达意论的历史变奏
三、语言符号的语义“解构”
第十章 道器之辩:语言符号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兼评龚鹏程的《文化符号学导论》
一、语言符号的文化思维本质
二、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机制
三、语言符号的心理认知功能
第十一章 基于互文性理论下的语义风格对比分析——以林少华和赖明珠译《挪威的森林》为例
一、词汇的选取:林、赖译文的描写差异
二、旬式处理与成分省略:林、赖译文的对话设计差异
三、两岸的语词差异
四、互文角度下的语义风格差异
后记: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