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静著
页数:261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60560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李静历时6年,走遍大江南北,用冷静而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中国环境危机与保护的全貌,由简单的现象直击复杂的事实核心。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还原出环境制度、政策在施行中带来的影响,从更为合理的层面探究中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复杂性。这些环境治理经验的描述和争论,为中国提供了扎实的案例文本以及重要议题的观点。
作者简介
李静,江苏南京人,新华通讯社资深记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硕士。她深耕于环境领域报道,擅长透过简单的现象走进复杂的事实核心,文本冷峻而生动,作品《北京如何应对垃圾围城》、《“锰三角”尾矿隐患调查》、《鄂尔多斯也差钱》等曾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多次获得中外环境领域新闻奖项,如2010年获得中国环境记协与德国拜耳联合颁发的“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2011年至2013年连续获得能源基金会与北京地球村联合颁发的“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2014年获得英国《卫报》与“中外对话”联合颁发的“China Environmental Press Awards”。此外,作者曾出版《创意起底》、《苏会的选择》、《支点:中国EMBA青春期报告》等书籍。
相关资料
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揭示了中国在环境治理问题上面临的真实决策,书中的案例将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视角。
——戈德曼国际环保奖奖得主 马军
本书的出版恰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机遇期。作者冷静、客观地还原出环境制度及政策在施行过程中带来的结果和影响,并且对中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复杂性进行深入探究,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有所助益。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王金南 本书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渲染,而是客观地记录了中国环境治理的变革进程。这种来自新闻现场的记录式文本隐藏着作者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深刻认知。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陈卫星
本书特色
本书酝酿于真实的新闻现场,它讲述了中国大多城市在遭遇雾霾后的“空气保卫战”,它刻画了脆弱的三江源正迎来缓慢而艰难的生态修复期,它绘出了深藏大山深处的那些尾矿库隐患······作者描述了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面临的危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在环境治理上遭遇的冲突与挑战。 本书的每篇文章均指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议题:雾霾、垃圾、转基因大米、调水、尾矿、地陷等,力图将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特别是不同地区的环保案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关于“绿色选择”的讨论主要围绕中国本土而展开,然而涉及的问题,并非一国之事。作者希望借由本书的出版带来诸多思考,使人们看清这个时代的症结:经济发展如何与环境优化相协同,经济增长如何与环境污染脱钩。















